就在深圳市第七次*代会召开前夕,4月25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公布。
这份总共二十一章节、页、指导广东未来5到15年发展的重要文件信息量巨大,其中直接或间接点到深圳的地方次,提及38个“支持深圳”,涉及69个与深圳相关的规划要点。
小*梳理发现,27日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代会,其报告中很多工作部署都与广东十四五规划内容紧密呼应——广东规划深圳落实,深圳事项广东支持。
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未来5年总奋斗目标。广东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五大战略定位;支持深圳加快实现“五个率先”。
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深圳*代会报告提出,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提出——
支持深圳深入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复制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加强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跟踪督促和经验总结,推动一批成熟的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带动全省改革发展,为全国提供改革示范。
依法依规赋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深圳更大力度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完善改革沟通对接机制、*策调整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
规划中还有多条与支持深圳改革相关的规划,比如:
支持深圳、珠海和汕头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强对设区的市法规的审查指导;
支持深圳开展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构试点,定期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支持深圳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等。
支持深圳创新驱动发展
深圳的*代会报告,对创新部署着墨很多,创新能级显著提升是深圳未来5年发展具体目标之一。报告鲜明提出深圳要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在广东十四五规划中,也赋予了深圳很多创新任务: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为重点,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提出——
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集中连片区域为先行启动区,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和科技支撑服务平台;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构建“两点”“两廊”创新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中科院明珠科学园,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
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有条件地区在人才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进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等。
确定深圳都市圈范围
深圳*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
在广东“十四五”规划中,5个都市圈的范围都正式确定。其中,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深圳核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深圳发展空间。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加强三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建设跨区域产城融合组团。推进河源、汕尾主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资源外溢、社会服务延伸,加快吸引现代要素流动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都市圈。
规划还提出,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级;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有序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体系;支持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
广州、深圳
“双核联动、比翼双飞”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包括推动广州、深圳两市在“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中形成更多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推动广州、深圳两市完善战略合作机制;支持广州、深圳两市携手共建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地,加快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
深圳的*代会报告对此亦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
支持深圳发展数字经济
深圳在*代会报告中重点部署了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到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31%以上。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也鲜明提出,支持深圳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支持前海、深港口岸经济带等建设
深圳的*代会报告中提出,抓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重大机遇,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也多次提及前海,提出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携手港澳共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金融深度合作平台等;深圳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形成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口岸经济发展格局。广东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支持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
支持深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深圳*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计划,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广东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等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群,推动国际品牌集聚。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对深圳还有哪些支持?给了深圳哪些任务,请看——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
69个与深圳相关的规划要点
1.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推动“双城”做优做强,共同打造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2.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等五大战略定位;
3.支持深圳加快实现“五个率先”(五个率先: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4.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为重点,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5.支持深圳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智能经济、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6.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支持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支持深圳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学城,广州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珠海建设深海高端智造科技园。
8.支持深圳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完善教育、文化、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服务供给和保障机制,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支持深圳实施“先行示范标准”,建设领先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支持深圳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打造设计之都、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11.支持深圳、珠海和汕头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强对设区的市法规的审查指导;
12.支持广州、深圳等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先行探索;
13.支持广州、深圳率先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14.支持深圳开展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构试点,定期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15.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16.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深圳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支持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体制机制;
17.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有条件的城市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实体城市向数字空间的全息投影,增强城市治理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能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18.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平台,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探索跨区域和跨境数据合作;
19.支持广州、深圳等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群,推动国际品牌集聚;
20.复制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支持深圳深入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21.建设智慧超算平台,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布局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建设低时延类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气候适宜、能源丰富的地区在符合规划布局的前提下,集约集聚建设数据中心;
22.依法依规赋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深圳更大力度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完善改革沟通对接机制、*策调整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
23.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打造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高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
24.支持深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科创金融、海洋金融、民生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先行示范,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国际创业投资中心和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25.支持推动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后同23条: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打造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高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
26.支持深圳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广州争取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27.支持深圳设立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探索文化信贷“白名单”制度,创新文化保险、文化资产证券化等文化金融产品。鼓励各地市设立文化创意类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文化创意类创业投资基金;
28.支持深圳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
29.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开展机器人研发创新和生产,其他各地市积极开展产业配套。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产业,集中力量突破减速器、伺服电机和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
30.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高地;
31.支持广州、深圳等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开展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深化职普融合,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
32.“双区”引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引领带动全省形成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为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撑;
33.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
34.强化广州、深圳对全省金融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5.加快建设中科院明珠科学园,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
36.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有条件地区在人才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进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
37.支持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
38.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开展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试点,推进自主可控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
39.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构建“两点”“两廊”创新发展格局;
40.积极对接国际高端会展资源,提升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加博会等重要展会的办展水平,推动广州、深圳等建设重点会展城市,支持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会展平台;
41.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广州、深圳双城打造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新高地;
42.全面推进沿海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建设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湛江、广州经汕尾至汕头、珠海至肇庆高铁;
43.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京广高铁与京九高铁韶关至龙川连接线,推进沈海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粤境瓶颈路段改扩建;
44.提升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竞争力,统筹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建设,构建以广佛—港深、广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覆盖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主要城镇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45.推进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建设,构建以广佛—港深、广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覆盖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主要城镇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46.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以汕头港、湛江港为核心推进粤东、粤西港口资源优化整合;
47.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增强珠海机场功能,新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实施惠州机场改扩建,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机场服务能力,研究布局若干支线机场,构建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区域支线相互支撑的航线网络;
48.规划建设广州枢纽能级提升工程、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多方式衔接、立体化设计、多资源整合的新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49.规划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汕头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等一批铁路物流基地、港口物流枢纽、航空转运中心,大力发展“一单式”货运服务;
50.加快建设广东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广州港和深圳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工程、骨干机场智慧化改造工程、广州等地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试点等项目;
51.加强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跟踪督促和经验总结,推动一批成熟的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带动全省改革发展,为全国提供改革示范。
52.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策优势,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键领域对外开放。
53.加快推进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合作高地。
54.落实落细惠台*策措施,鼓励台资企业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
55.推进广州、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推广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客户营销、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56.携手港澳共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金融深度合作平台,加强香港联合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合作,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
57.强化广州、深圳“双核”驱动作用,全面提升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59.推进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
60.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强化都市圈内市*基础设施协调布局,推进都市圈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61.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级,积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辐射带动广州、深圳都市圈内城市加快发展;
62.调整完善广州、深圳积分落户*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63加快推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64.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集中连片区域为先行启动区,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水平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和科技支撑服务平台;
65.推进广州龙穴、珠海高栏港、深圳蛇口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66.建设珠三角文化旅游会展产业带,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国(东莞)国际影视动漫版权贸易博览会等;
67.高标准建设广州、深圳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省级基地,培育一批文化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全国文化科技应用示范中心;
68.以打造广州、深圳医疗高地为牵引,带动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粤港澳健康大湾区;
69.能源供应保障工程。核电方面,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项目,新开工建设陆丰核电、廉江核电、太平岭核电二期等项目,推进铀资源保障重点建设工程。抽水蓄能方面,建设阳江、梅州、惠州、云浮、肇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气电方面,建设东莞宁洲天然气热电联产、广州珠江天然气电厂二期、深圳光明燃机电源基地等项目。清洁高效煤电方面,建设河源电厂二期、江门新会双水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