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是第42号元素,原子量为95.99。钼在人体中的总含量5-9毫克,虽名曰“钼”,却并不引人注目。但别看它形象渺小,它的存在与否,却使你感受强烈。钼不仅与头发的颜色有关,还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有关。有它,你可感到精力充沛,神气十足;无它,你会感到疲惫不堪,就像汽车没有了油,皮球没有了气。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原来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才具有活力,没有钼,就会失去活力,起不了催化作用。嘌呤类物质充满能量,在代谢过程中,嘌呤及*嘌呤转化为尿酸,就必须有*嘌呤氧化酶参与。*嘌呤氧化酶又必须有微量元素钼,才能催化这个反应。钼还是醛氧化酶的组分,参与醛类的新陈代谢,可解除某些醛类物质对人体的*害。
钼对维持心肌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是心肌中某些酶的组分,并且是维持动脉壁弹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钼对抗体的免疫能力有影响,还能调节甲状腺的功能。克山病区粮食中,补充硒的同时也适当补充钼,更易使处于增强状态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钼对生长发育有影响,与铜在生物学上有拮抗作用,铜能拮抗钼的*性,而钼能阻碍铜的吸收。
由于钼在人体新陈代谢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缺钼会引起一些疾病,特别是癌症这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伯格博士在年的一份报告中提醒人们注意在南非的特朗斯凯地区,那几年食道癌出现了猛增的趋势。这个地区为什么会出现食道癌猛增呢?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该地区植物中钼的含量极为贫乏。南非的科学家也进行了调查研究,还发现饮水中缺钼的地区,也正是食道癌的高发区。
我国也做了不少钼和食道癌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化学病因室测定了食道癌高发县林县和低发县禹县、信阳及永清县等地居民的血清钼、夜尿钼和头发中钼的含量。结果是,食道癌高发的林县居民血清钼含量最低,为毫微克/毫升;食道癌低发的禹县、信阳及永清县居民,血清钼的含量分别为毫微克、毫微克、毫微克(每毫升血清中的含量),经统计学作了科学分析,差异十分显著,说明血清钼含量低,是导致食道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体内缺微量元素钼,就容易引起食道癌或胃癌呢?这是因为钼可以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食道癌、胃癌,多由致癌物质亚硝胺引起。而亚硝胺多是从食物特别是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合成的。钼能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减少。有人作过这样的实验,对大白菜等6种蔬菜施以钼肥(0.05%-0.2%钼酸铵喷洒)后,蔬菜中钼含量增加5~6倍,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减少19.0%,亚硝酸盐的含量减少26.5%,并使这6种蔬菜的产量平均增产6.6%,这些蔬菜中(除菠菜、牛皮菜外)维生素C的含量平均增加24.8%,而维生素C又能阻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可见钼的防癌抗癌作用,一是通过减少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原料,犹如釜底抽薪;二是通过增加维生素C,来阻断合成亚硝胺的途径,犹如在锅底加一隔热板,这样锅里的东西就煮不熟了,即致癌物亚硝胺就不能合成,从而消除引起食道癌、胃癌的病因。病因消除了,癌症自然会被控制和根除。我国有人做过动物实验,证明钼确能抑制亚硝化肌氨酸诱发大鼠食道癌和胃癌。
国外还有人发现,某些地区土壤含钼很低,那些地区的肝癌发病率也高。
人体缺钼,不仅可诱发食道癌、骨癌、肝癌,还可诱发龋齿。牙齿中含有较丰富的钼,研究表明,钼有明显的防龋齿作用。缺钼的地区,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很高,补充含钼食品后,龋齿就得到有效的防治。年,在南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使新西兰的纳皮尔城附近的沧海变成了桑田,原来的一个海湾,一夜间变成了小岛。当地农民就在这块充满海底泥的肥沃的土地上种植蔬菜,随着小岛出产的蔬菜大量上市,牙科便出现门庭冷落鞍马稀的现象。城里人吃了这个小岛出产的蔬菜,患龋齿病的病人大大减少了。而邻近的哈斯廷斯城居民因为吃不上该岛产的蔬菜,仍然为龋齿所苦。地震本来是人所畏惧的灾祸,祸兮福之所倚,南太平洋的那次地震,竟然给纳皮尔城居民和新小岛的农民带来了福音。当然,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是海底泥使得蔬菜含钼丰富的缘故,还以为是上帝使他们免去牙痛之灾呢。近些年经医学家分析研究发现,小岛上蔬菜中钼的含量,比邻近城市蔬菜中的钼高出许多倍,正是这些钼防治了龋齿的发生,治好了他们的牙痛。
适量的钼,可以防治食道癌;过量的钼还可能诱发癌症。河南省栾川县的钼矿附近,粮食及土壤中钼含量都很高,这里却是食道癌的高发区。由此可见,二千多年前孔子关于“过犹不及”的古训,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在对钼的摄入问题上,仍然要防止过多所带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