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发现隐秘角落里的肿瘤
有一类食管肿瘤,它隐藏于正常的黏膜之下,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没有医生的细心发现,可能会悄悄增大导致食管出血、梗阻甚至是转移症状,最终夺取主人的生命。
六十多岁的郑先生做胃镜检查时,内镜中心王博智医生细心地在患者不断搏动的食管褶皱内发现黏膜表面有隆起病变。由于病变本体藏在黏膜下,胃镜直视无法判断病变的来源和确切大小。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研究后,考虑到食管璧管腔狭窄、管壁薄的特点,决定采用先进的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除此之外,胃肠镜检查还发现患者患有“慢性糜烂性胃窦炎”“结肠息肉”等疾病。
食管璧内的“地道战”
医院普外科王博智医生介绍:“患者这颗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黏膜下的肿瘤,在内镜下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覆盖正常黏膜。过去多采用外科开胸手术或者胸腔镜方式切除,手术创伤较大。随着内镜下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目前采用先进的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对肿瘤进行完整切除。通俗的说就是在薄薄的食管壁内挖一条隧道把肿瘤取出来。”
医生利用内镜在肿瘤上缘约5cm处食管粘膜做切口,钻进入黏膜下层,在3.5mm薄的食管黏膜下建立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隧道,沿黏膜下层分离显露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取送病理检查,用金属夹夹闭创面。整个过程无气胸、大出血,保护了黏膜完整度,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该肿瘤为食管平滑肌瘤。
图片右左往右依次是:1.食管黏膜下肿瘤、2.完整剥离的肿瘤、3.剥离肿瘤后的空腔、4.金属夹夹闭创面。
STER手术全称为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是徐美东教授发明的用于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一种内镜治疗技术。相比传统的内镜下电切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穿孔,尤其是对于深层的黏膜下肿瘤有时候可能需要全层切除而难以缝合的难点,ster手术巧妙利用消化道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空间建立“隧道”,避免了消化道穿孔,减少了术后消化道漏等并发症。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肿瘤,同时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
视频来源于网络。
多种技术处理不同肿瘤
随后,医生采用了经胃镜食管黏膜切除术切除食管的另一颗肿瘤,采用经肠镜粘膜下剥离术切除结肠内一颗2cm大小的息肉,后诊断分别为食管平滑肌瘤和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因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后很快便康复出院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博智
很多人谈癌色变,其实通过胃肠镜检查便可以发现早期胃肠道肿瘤。胃镜及大肠肠镜检查是最为直观和准确的检查,对于怀疑的病灶,可在内窥镜底下直接移除,或切片检查送病理确立诊断。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趁着胃肠道肿瘤还是良性时通过内镜将其切除,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市民朋友们一定要重视筛查。
有医院做胃肠镜检查:
1.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
2.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
3.X线钡餐造影或CT、B超检查怀疑胃、食管、十二指肠形态改变或局部增厚等改变时;
4.既往患有溃疡病、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病变的患者;
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直肠腺瘤、腺瘤样增生的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1--2年一次;
6.家族有结直肠癌病史、息肉病史的人2--3年一次;
7.45--50岁以上健康人群定期3--5年筛查一次。
来源:医院普外科
编辑:李滢、朱晓华、梁杰祥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年7月1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癌症会遗传吗?肿瘤专家:肯定的!这5种癌症最容易遗传!
上火就喝凉茶?广东人喝凉茶最喜欢犯这些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