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
防
筛
查
食管癌
食管癌是来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鱗状细胞癌与腺癌两种组织学类型,我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
年,我国每年食管癌发病例数约为24.6万例,发病率位居我国癌症发病谱第6位;死亡例数约为万例,死亡率位居我国癌症死亡谱第4位。食管癌标化发病率在人群中差异明显,农村人群约为城市人群的2.1倍。食管癌5年生存率约为30%,而Ⅰ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0%-90%,因此,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食管癌的生存和预后尤为重要。
食管癌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龄化:年龄越大,食管癌发病风险越高。
(2)饮食:长期食用腌制、油炸、红肉类和受到真菌污染的食品,食物粗糙,进食过烫等习惯可增加食管癌风险。
(3)营养: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等)锌、硒、钼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
(4)长期吸烟与饮酒、口腔卫生不良、肥胖等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5)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疾病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6)食管癌家族史:在遗传与环境双重因素作用下,食管癌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家族倾向性。
根据国际推荐和我国经验,高危人群定义为:
(1)年龄45-74岁。
(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3)食管上皮内瘤变病史。
(1)少吃腌制食品、红肉类食品、加工肉类及油炸食品。
(2)合理饮食,营养平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霉变食物。
(3)戒烟限酒,避免烫饮、烫食。
(4)定期查体,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食管癌筛查。
食管癌早期可出现吞咽时胸骨后烧灼感或针刺样轻微疼痛,食物通过缓慢或有滞留感、轻度哽噎感,胸骨后闷胀、咽部干燥发紧等不典型症状,早期症状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容易被忽略。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也不能下咽。
对食管癌高危人群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染色下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以上医院接受干预治疗,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3年至少随访1次,正常或良性病变者每3-5年进行重复筛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患者接受内镜治疗。食管癌筛查流程见图3-6-1。
图3-6-1食管癌筛查流程
根据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食管癌组织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未分化癌。我国常见的食管癌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
按照食管癌TNM分期法,依据肿瘤浸润深度(T1: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2: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T4:肿瘤侵及邻近结构)、局部淋巴结转移(No: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7个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情况(Mn: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可将食管癌划分为Ⅰ、Ⅱ、Ⅲ、Ⅳ期。早期食管癌(Ⅰ期)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中晚期食管癌(Ⅱ-Ⅳ期)指癌组织逐渐累及食管全周、突入腔内或穿透管壁侵犯邻近器官。
早食管癌可在内镜下进行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可作为符合条件的早期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原则上,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如黏膜内癌)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不适合内镜下切除者(如黏膜下癌),进行外科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来源: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
编辑:邹丹
审核:张文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