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医院消化病中心举办食管癌的诊疗专题讲座,由心胸外科武海波博士主讲。武海波博士专题讲座武海波博士首先介绍了目前食管癌诊治的国内外治疗现状。在“一个原则”的指导下,也就是根据病人基础身体情况,及肿瘤进展程度,采取综合的手段,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接着为大家介绍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各大中心的研究对照数据,经过30余年的努力,外科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使得围手术期死亡率从30%,下降到3%以下。但食管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和食管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及淋巴结转移途径息息相关。为了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我们需要从“两个思路”着手。一是扩大范围的淋巴结平扫(Local-regionalDisease),另一个是把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更好的融入外科治疗模式中(SystemicDisease)。并详细介绍了食管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强调在食管癌的治疗过程中如何根据病人的情况,根据肿瘤的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包括内镜的局部治疗,包括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包括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我们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根本目的。食管癌规范诊疗流程讨论阶段消化病中心办公室胡海波主任、胃肠外科魏伟主任、心胸外科常春主任、肝胆外科董鹏刚主治医师分别就目前食管癌的现状、热点、争议包括术前诱导放化疗方式、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如何提高预后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胃肠外科宗亮主任强调到:食管癌是恶性肿瘤当中对放疗相对敏感的一种肿瘤,部分患者经放疗后肿瘤降期进一步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但部分患者经化疗后不仅无效甚至进展,究其原因考虑和食管癌的表观遗传及遗传突变有关,据此我们可展开一课题研究“哪些食管癌患者经放疗后有效、哪些患者经放疗后无效甚至进展”,通过对敏感组及无效组患者基因测序,明确其基因突变情况,将来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对于某一食管癌患者将来完全可以通过基因测序预测放疗对他是否有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术前放疗。现场讨论MDT讨论阶段病例由胃肠外科提供,系一例骶尾部肿物患者。首先由消化病中心胃肠外科王杰医师汇报病历。影像诊断中心靳勇副主任首先为大家分析了核磁影像特征,考虑为良性、囊性病变,因囊肿深部有分隔,建议手术切除时一定要完整切到根部,以防术后复发。关节、脊柱科徐卫东主任结合病例特点考虑为良性、囊性肿瘤,与尾骨关系不大,建议手术切除时若涉及到尾骨可联合手术。神外二科赵国安主任分析该肿物为囊性病变,不考虑神经来源。心胸外科常春主任提醒到切除该肿物时要借鉴甲状舌骨囊肿切除经验若囊肿与骶尾骨有关一定从根部连同部分骨质一并切除以防复发。胃肠外科宗亮主任结合肠镜相关检查结果认为该囊肿肿物与直肠有分界,术中自直肠表面分离难度不大,但仍需避免损伤直肠。最终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胃肠、骨科联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彻底。现场讨论情况
文/消化病中心供稿
排版/王慧芳
责编/刘创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