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酸是消化道常见症状,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多用抑酸药物治疗。门诊曾治疗一糜烂性胃炎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泛酸严重,四个月中西医治疗病情不见缓解。经女儿推荐来此治疗,前两诊无效,第三诊诸症尽祛。中医道理值得斟酌。
马XX,女,58岁,退休,深圳南山。
年12月8日初诊。
该患平素时有胃胀不适。近四个月出现泛酸明显,伴有胃胀痛,口干口苦,入夜平卧自我感觉食道有烧灼感,惊恐难以入眠,常睡眠中致醒。医院胃镜示:糜烂性胃炎并反流性食道炎。给予抑制胃酸胃动力药等治疗,症状未见缓解。遂配合中医治疗,连服中药汤剂两周,泛酸不见明显好转而停服中药,以西药维持。每日进食少,睡眠不佳而致身体日渐消瘦。
该患平时胃口欠佳,常年大便稀不成形,尿频遗尿,喝水即尿,平均半个小时去一次厕所,稍咳嗽则遗尿于裤中,生活出门很不方便,苦不堪言。
近日女儿从新疆来深圳探亲。女儿以前来我处诊治过,疗效很好。见母亲为此病折磨痛苦状,极力推荐来此就医。
泛酸四个月,胃胀痛、平卧则食道烧灼痛,入眠甚。口干口苦,大便溏,尿频遗尿,舌质淡苔薄脉沉缓。印诊:糜烂性胃炎并反流性食道炎(泛酸)。
该患病四个月,平素便溏,食纳差,依此辨为土不覆火之证,治以补土覆火以制酸。拟方如下:
*芪50白术20*参30半夏15*连10浙贝15花粉20白芨15海螵蛸20生牡蛎30丹参20炙甘草15七剂水煎服年12月19日二诊
上方后,便溏便频,胃纳欠佳,口苦口干,舌淡苔薄少津脉缓。
柴胡20*芩15半夏15*参15茯苓20知母15当地20淡豆豉15丹皮15生地15白术15炙甘草20生姜2片大枣2枚七剂水煎服年12月26日三诊
上方后,无效!症如前,胃胀泛酸,口干口苦,舌脉如前。
生地20丹皮15当地15花粉20知母20*连10半夏15竹茹15草豆蔻15海螵蛸25陈皮15炙甘草15七剂水煎服年1月9日四诊
上方后,胃酸微。口干口苦夜尿频祛。但晨起鼻干,偶有血丝,时有头晕,方脉如前。上方减草豆蔻,加葛根20*参15七剂水煎服。
泛酸是俗称,中医称吞酸或吐酸。是消化科的常见症状,但在中医教材中多不作为主病,多为杂症。《脉经》称“吞酸”;《诸病源候论》称“噫酸”;《三因方》又称“咽酸”。
直到明.方隅撰《医林绳墨》才有详细论述:“吞酸者,胃口酸水攻击于上,以致咽噎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描述可为详细。
泛酸一症本为杂症,治不得法,易成痼疾,临床并不少见。
泛酸乃胃火所致。其胃火可来源于肝、肾,亦可胃本身为害。
胃火乃阴火,可腐熟水谷,有赖于肾中真阳之温曛,又有赖于脾土之覆盖。
该患初诊以平素便溏为主症,辨为土不覆火,胃火所灼而现泛酸。所以,治以补脾扶土以覆火,佐以制酸之品。方中*芪、白术、*参、炙甘草补脾益气;半夏、*连辛开苦降消胀满,*连泻胃火;浙贝、花粉、白芨、海螵蛸、生牡蛎丹参养阴散结抑酸。药后无效!
二诊,以口干口苦为主症辨之,少阳胆火为之,治以和解少阳,养阴和胃清热之法。仍无效!
三诊,细细斟酌,以泛酸、口干为主症,辨为胃阴虚,胃火炽盛,从胃治之。治以养胃阴清胃火抑酸消胀满。方中生地、丹皮、当地、花粉、知母、*连、竹茹养胃阴,清胃热;半夏、草豆蔻、陈皮、海螵蛸和胃除满而抑酸。
四诊药后泛酸微,近愈!口干口苦、长期的尿频遗尿、便溏一诊而愈,可谓奇效!近来又现晨起鼻干、偶有血丝,此乃胃火灼于阳明经之征,前方加葛根以善其后。
纵观整个医案,前两诊无效,究其原因,还是主症(辨证要点)没有抓准,导致论治偏差,了无寸效。
前已述及,胃火可由肝火犯胃、相火扰胃所致。本医案虽有口苦不足以考虑肝火,此胃火不是过经之火。以便溏为主症辨为土不覆火也无效,实为胃本气自病。
胃乃多气多血之腑,表现胃火盛必耗胃阴而致胃阴亏耗。依此证,补胃阴,清胃火,佐以抑酸之品,则一诊泛酸微,可谓对证!
与泛酸同现还有口干、口苦、尿频、遗尿、鼻干、便溏,也一并祛之!个中道理值得玩味。
脾胃同居中州,为五脏之中轴。胃阴虚胃火盛,影响中州运转,脾失运则便溏;中州不运,影响“脾气散经,上归于肺”致肺失宣发而口干,肺肃降不利而“饮入即溲”现尿频、咳而遗尿;中州不运,左升不利,肝郁化火而口苦;鼻干乃胃火循阳明经所致。可见中轴不运转,四维停转而致病。此乃圆运动的经典体现!
可见,辨证之时,抓住真正的主症,才可明证,活法圆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