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代赭石怎么用?学习一下张琪先生的经验吧!
《本草纲目》多主张代赭石应除去杂质,醋淬煅用,笔者师张锡纯氏之经验,应用生者效果较佳。
下面仅就50年之临床应用体会笔之如下,供同道参考。
1代赭石与人参、半夏、生姜合用,治膈肌痉挛之呃逆不止。
余以《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加陈皮,用于顽固性呃逆不止,属于肝气上冲脾气虚者。
重用代赭石以镇虚逆,半夏、生姜温中降逆,人参、甘草、大枣培土抑木,镇之、降之、温之、补之,配伍之妙,令人叹服,再加陈皮以和胃。
如见舌苔白、少津、口苦者,乃夹有胃热,上方加*连、*芩苦降清热;如兼便秘,可加大*以利之。
笔者经验,代赭石重镇之力较强,凡属气逆上冲之证用之皆有卓效。
例一
于某,男,59岁,年3月10日初诊。
呃逆不止20余天,伴胃脘痞满,医院诊为:膈肌痉挛。
给予镇静剂治疗有效,但停药呃逆即发作,经用药一周血压下降,患者素体消瘦羸弱,医者恐病有他变,未再继用镇静剂,邀余会诊。
病人仍呃逆不止,精神倦怠,目不欲睁,舌淡口和,脉象沉细而弱。
余辨证属肝气上冲、脾气不足。
拟方:代赭石25g(布包)、人参15g、半夏25g、生姜10g、大枣10枚、甘草10g、陈皮15g,水煎服。
服上方1剂,呃逆即止,继服3剂而愈。以后又复发此病、服此方1剂即止。
例二
王某,女,30岁,年4月12日初诊。
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即呃逆,声音甚大,脉象弦劲,舌苔白,自述由于暴怒所得,久治无效。
分析此属暴怒伤肝,足厥阴肝经与冲脉之气上逆,有升无降,故蓄极而暴发,是以上冲呃逆,连声不止,声壮有力,因而疏方。
生代赭石40g(布包)、清半夏20g、生姜15g、胆草10g、*芩10g、*参15g、柴胡15g、甘草15g,水煎服。
服上方3剂,气仍上冲,但力微,呃逆亦随之减弱,嘱其继服3剂,呃逆大减,上冲亦明显减弱。
效不更方,嘱连续用之,服10余剂后而痊愈。
2代赭石与人参、当归、天冬、生地、半夏、沙参合用,治疗噎膈反胃。
噎膈以食入艰于下行,似有异物噎塞于咽及胸膈之间,或咽下未曾入胃,即有痰涎夹食上泛吐出为主症。
多见于食道炎、食道憩室、贲门痉挛及食道癌等病。
反胃以饮食不能下行,食入良久即吐出,方书谓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多为未经消化的食物夹有痰涎等为主症。
多见于幽门梗阻、痉挛、水肿、狭窄、郁积或有肿瘤等。
临证观察噎膈、反胃,除肿瘤外,多属得之于七情、恚怒、忧思,气郁化火上炎,升多降少,津液被劫,阴液耗伤,胃脘枯槁。
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下,即为噎证;其槁在下,多为胃之幽门处,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名反胃。
多伴大便秘若羊矢,舌干红或紫少津,脉弦细等。
笔者治此病应用降逆镇冲润燥法,屡收良效。
尤其重用代赭石降逆安冲,以扭转升多降少之病机,再投以人参助胃气,赭石与人参合用既降胃镇冲,又不损伤正气;
复用半夏降逆,生地、当归、天冬、沙参、肉苁蓉清热养血、生津润燥,桃仁、鸡内金润燥活血,蜂蜜润肠通结,组方系在张锡纯参赭培气汤基础上化裁。
例一
赵某,男,50岁,年2月15日初诊。
结肠癌术后呕吐,食入即吐,吐物为黏涎与食物混杂,粒米不存,大便不通。
经某院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建议手术治疗。病人不接受二次手术,求诊于余。
病人体质消瘦,营养状态尚可,舌干红无津,脉沉无力,诊脉过程中即连吐出黏涎及混杂食物,以镇冲降逆滋阴润燥法。
处方:生代赭石40g(布包)、半夏25g、生地20g、天冬20g、当归20g、*参20g、玄参20g、陈皮15g、郁李仁15g、甘草10g,水煎服。
2月21日二诊,服上方3剂,呕吐明显减轻,食后1-2小时始吐,吐量减少仍有粘涎,大便得通,舌红转润,脉弦弱。
病见转机,仍用上方加重润燥活血之力,前方加沙参、桃仁、丹皮、枳壳各15g,水煎服。
3月2日三诊,服上方3剂,近1周未呕吐,能进饮食,但大便秘结,腹部不适,改用通腑疏郁法。
拟方大*10g、枳实15g、川朴15g、半夏15g、生姜15g、柴胡15g、木香7g、桃仁15g、槟榔15g,水煎服。
3月14日四诊,服上方3剂,大便已通,但食纳不佳,呃逆,脘闷不适,肠鸣多气,舌干口燥,脉象弦。
此属脾虚胃热、脾胃不和之证,宜清胃理脾,降逆助消化之剂。
拟方:麦冬15g、石斛15g、枇杷叶15g、陈皮15g、半夏15g、川连10g、*芩10g、砂仁10g、川朴15g、枳实15g、麦芽15g、鸡内金15g、莱菔子15g、甘草10g,水煎服。
以此方化裁,服药10剂,方药应用病获痊愈。
治疗食道炎、食道狭窄或贲门痉挛,食入噎塞难下,格拒不入,进食固体食物尤甚,形体羸瘦,大便干,舌红或紫光无苔,脉弦细数,属胃阴亏耗,食道失于濡润,方用五汁饮生津润燥、和胃降逆。
笔者经验,单用润燥法往往药入口不及吸收即吐出,必须用生赭石镇冲降逆,与滋润胃阴相伍,药方能入胃达到镇冲润燥之效。
例二
于某,女,53岁,年6月20日初诊。
食入吞咽受阻,噎塞难下,尤以干食更难入口。
医院系统检查未见异物,诊断为贲门痉挛(贲门括约肌失弛缓症),曾服中药多剂无明显效果,来门诊求治。
病人不能进食,喝少量牛奶亦难下行,痛苦异常,诊其脉象弦细无力,舌光紫无津。
投以:生赭石30g、生地15g、石斛15g、麦冬15g、沙参15g、花粉15g、当归20g。
初服6剂,噎塞感大减,能进少量固体食物。
继用前方12剂,能食米饭1小碗,仅稍有噎塞感,上方加桃仁15g、郁李仁15g、肉苁蓉15g、内金15g。
连用此方6剂,大便通,食入无任何不适,自觉通畅无阻,从而痊愈。
例三
尤某,男,35岁,年4月5日初诊。
食入噎塞难下,尤以固体食物为甚,医院诊断为食道炎,来门诊求治。
食入即噎塞不下3个月,体消瘦,面色萎*,皮肤干燥,大便1周1行如羊矢,脉象细弱,舌红无津少苔。予镇冲润燥之剂。
生赭石30g(布包)、旋覆花20g、天冬20g、当归20g、桃仁泥15g、*参20g、生地20g、赤芍15g、沙参15g、石斛15g、生内金15g、陈皮15g、肉苁蓉20g,水煎服。
4月18日复诊服药10剂,吞咽噎塞感大减,仅食后稍有噎塞不畅,持续时间很短即通畅,大便下行较易,2-3日1行,能食,每日4~5两,全身较前有力,脉象弦细,舌红稍润。
嘱其继服10剂,病获痊愈。
临床治疗此类病多,凡见上述脉证,大多用此方治之,效果尤为明显。
3代赭石与清热凉血之药合用,治吐血衄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降则血止。
临床观察,凡大量吐血衄血多有气逆上冲者,单用止血药则无效,必须重用代赭石以镇降气逆,气下行则血随之而止。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以下行为顺,如恚怒伤肝,肝气拂郁夹胃气上冲,吐血衄血,当以镇冲降逆之代赭石为首选药物。
李时珍曰:“代赭乃肝与心包络二经血分药也”。
张锡纯谓:“赭石能生血凉血”。
因之,笔者治疗吐血衄血,属血热妄行夹有气逆上冲证者,伍以清热凉血之品,如生地*、焦栀子、牡丹皮、鲜藕节、侧柏叶、白茅根等,多能获效。
如见胸胁痛,则属肝气郁滞,可加郁金、降香、瓜蒌、青皮之类,气顺则血自归经,纯用止血药不能取效。
病例
刘某,女,52岁,年5月6日初诊。
因情志抑郁突然鼻衄,出血量甚多,色鲜赤,经五官科、内科系统检查未能确诊。
用肾上腺素棉球堵塞则出血止,棉球除去,则血出如涌泉不止,经用云南白药及中西止血药均罔效,来门诊求治。
自诉头面部时有烘热感即血出,脉象弦劲,左关尤甚,舌尖赤,苔白少津。
因思此属肝胆夹胃热上冲之证,必用重镇寒凉清热之剂,血始能止,见血止血无益。
处方:生代赭石30g(布包)、龙胆草10g、栀子15g、生地20g、丹皮15g、侧柏叶30g、小蓟25g、茅根30g、*芩15g、甘草10g,水煎服。
服药3剂血即止,又继服3剂,头面部升火感大减,脉象弦中带缓象,舌转淡红。继以养阴清热之剂而愈。
注:本文选摘自《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张琪》,张琪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