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在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绝对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创立的“滋阴学派”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便在当代也有它的独特性。朱丹溪在临床治病方面也是颇有特色,用药处方更是超凡脱俗。朱丹溪在用药时颇为讲究,只要能够药达病所,药不在多,能少用一味就少一味,绝不堆砌。比如一个调理肝火犯胃证的千古名方,一共就两味药而已,极其精炼。而这个治疗肝火犯胃证的方子,就是左金丸。《汤头歌诀》曾这样记载,“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一般在临床上,肝火犯胃也是比较常见的,常以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脉弦数为辨证要点。而这个左金丸刚好对证,而且作用强大。现代研究也表明,左金丸可用于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辨证属于肝火犯胃的患者。那么,左金丸究竟是由哪些药物组成的呢?按照《丹溪心法》的记载,左金丸由*连六两、吴茱萸一两组成。制作方法为将上面的两味药研为细末,泛水为丸,或者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大约5~6g),用白汤送下。左金丸仅仅两味药,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我们来看看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全方以*连为君药,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清心火、泻肝火,按照中医“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泻心火能帮助肝火得清,这样就不会致使肝火横逆犯胃;二是清胃热,降胃火可以降胃气。以吴茱萸为臣药,辛苦而温,归肝、脾、胃、肾经,既可以降逆止呕,又能遏制*连的苦寒,还能引领君药入肝经。这样两味药组合在一起,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泻火而不凉遏,温通而不助热”,可以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虽然说左金丸就仅仅两味药而已,但是在临床使用时,如果遇到一些兼证,依然也要进行加减化裁。比如说,吞酸证加重的,可以酌情加入乌贼骨、瓦楞子等药来制酸止痛;如果是胁痛较重的,可以加四逆散或者金铃子散,这样可以增加疏肝理气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味药的比例一般是6:1,还有就是辨证属于脾胃虚寒的,不宜使用左金丸。对于左金丸的奥秘,清代名医汪昂认为,全方用“*连泻心清火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矣;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肝,行气解郁,又能引热下行,故以为反佐。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但对于这种解释,现代名医秦伯未认为不妥,“方中*连入心,吴茱萸入肝,*连的用量六倍于吴萸,故方解多作实则泻其子,并以吴茱萸为反佐药。我认为肝火证很少用温药反佐,*连和吴茱萸归经不同,也很难这样解释”。但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又继续补充道,“从效果研究,以吞酸嘈杂最为明显,其主要作用应在于胃。*连本能苦降和胃,吴茱萸亦散胃气郁结,类似泻心汤的辛苦合用。故吞酸而兼有痰湿粘涎的,酌加吴茱萸用量,效果更捷”。所以,在临床使用时,剂量也是可以酌情加减化裁的。Hello,伙伴们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