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在福建,大林的家族不是特例,尤其是在闽南地区,不少家庭有食管癌家族聚集的现象。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陈椿教授提醒,近年,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且趋于年轻化,与烟酒过度、喜吃烫食有关。
吞不下东西
他们以为是咽炎
刚做完手术的大林,还住在医院,目前病情稳定。
大林说,近半年,他常胸闷、腹疼,以为是胃病,吃了胃药不见效,又觉得喉咙不舒服,以为是慢性咽炎,直到一个月前,他胸口堵得慌,干饭咽不下,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食管癌。随后,他赶到医院做手术治疗。
“有家族史吗?”陈椿教授的提问,勾起了大林的伤心事。5年前,大林的父亲也是进食困难,被查出食管癌,因为发现太晚,错过手术时机,老人连药都吞不下,不到4个月就去世了。
大林病倒后,督促家人做了体检,侄儿小林也做了胃镜,检查报告显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就是癌前病变,再不注意,很快也会变成食管癌。
为啥一家三代得食管癌?大林很懊悔,家人都爱喝热茶、喝酒,且常聚在一起喝几杯。
陈椿教授说,人的食道壁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了,食道黏膜就容易烫伤,常喝烈酒、嗜好吸烟,吃得太烫、太硬、太快,黏膜反复受伤、修复,容易引起黏膜质的变化,甚至发生癌变。
早期症状不明显
很容易误诊
大林住院期间,陈椿教授提醒食管癌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可能是家族的基因有易感性,但关键是要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检,才能提防家里再有人“中招”。
最新的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也显示,在福建省10个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8位、死亡率第5位。研究表明,食管癌大多是不良习惯引发的。医院胸外科每年接诊的食管癌患者超过人次,他们大多爱喝热汤、热茶、咖啡,还有不少患者长期抽烟、喝酒。
陈椿教授指出,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误诊,我国超过8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而在食管癌早期时就发现并进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陈椿教授提醒,如果吃东西时,心窝、胸骨后有烧灼、针刺感,常返胃酸,或有家族遗传,都要及时检查。酗酒、爱吃烫食、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应每年做一次胃镜,一些早期的食管癌可以治愈。食管癌高发
与进食“热、快、粗”关系大
研究认为,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是食管癌的三大诱因。环境中主要是水、土中微量元素“钼”的缺乏会导致食物容易霉变;而饮食习惯中影响较大的则是吃得热、快、粗。医生的乡野调查发现,在部分高发区,人们饮食习惯中爱吃特别粗和硬的食物;而在广东的高发地区,人群大多有食用腌制食品的习惯,这也是食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在潮汕地区,佐餐的腌制品“杂咸”声名在外,从蔬菜到海鲜到豆制品,种类之多数不胜数。戎铁华说,腌制品中含有亚硝酸胺,长期食用将大大提高致癌风险;“如果开坛一次性吃完还好,但谁家的腌制食品不是放很久,一直吃?这种情况下各种霉变的几率就更高了。”另外,潮汕人爱喝工夫茶也被认为是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长期饮用很烫的工夫茶和热汤也可能导致食管反复烫伤,反复形成疤痕,从而诱发癌变。以前认为肠癌是“富贵病”,食道癌是“穷病”,大致也与饮食习惯相关。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管癌的发病率还是有一定下降趋势的,但总体来说依然还是一种多发的常见肿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网络配图)
诊断:
大部分就诊已是中晚期
戎铁华说,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目前确实是个难题。早期患者可通过食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费用较低,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大大好于中晚期患者的疗效。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在广东这个数据在2/3以上。实际上,九成半以上的食管癌患者早期是有轻微症状的,比如进食时吞咽不畅,有阻滞感;患者本身可能不容易感知,或者不以为意,但医生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发现。然而,医院数据都表明,浅表食管癌的诊断率不足2%。很多时候食管癌的轻微症状容易和咽炎、食管炎、胃炎混淆起来,隐蔽在这些诊断之下。“诊断例数少,影响早期诊断实操的累积和比照,有碍提高诊断水平,反过来又导致难以提高诊断率。”医学方面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普通人也需要加强防病意识。尤其是高发区,45岁以上人群建议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