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112信用债不值得
TUhjnbcbe - 2025/8/14 9:46:00

来源:西西的搬砖碎碎念

鬼斧神工的年,走入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季节。始于年的去杠杆带着巨大的惯性奔涌而来,预定的爆雷剧情因为疫情一度戛然而止,并在年初的信用宽松环境中,酿造出熟悉的泡沫味道。

全球放水竞赛的一致氛围中,宏观调控的手段并没有变得更为严酷,银根收紧的程度也没有超过历史同期水平,债务危机的魅影甚至在房地产等局部市场被暂时性的遗忘了。

但是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加杠杆”“拉久期”“信用下沉”的三宝组合接连失灵,加杠杆空间加无可加;信用下沉已经沉到了尘埃里,即将出现区域性的坍塌;拉久期也不敢放得太长,怕宏观经济失速,怕利率环境变化。

喧嚣的自媒体在宣告信用债的至暗时刻,国企/AAA/浓眉大眼/核心企业接连倒下,持有人挤兑式的赎回债券基金-净值下跌-砸盘,天量的卖单把一批高收益网红债券钉在了腰斩甚至脚踝斩的价格上,勇敢的垃圾债男孩还在奋不顾身的补仓...

当我们在谈论债券违约常态化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政策层面盲目鼓励,年公司债大扩容,无节操的放开了非上市企业公司债业务,出现了大量无法化解的劣质主体的债券品种。

承销商少有信义,在“近乎毫无作为”和“有所作为但毫无作用”的区间来回摇摆。

发行人多有恶意,从违约1.0阶段的有偿债意愿但无偿债能力,到违约2.0阶段的有偿债能力但没有偿债意愿,再到违约3.0阶段的花式违约顺势躺倒乃至恶意逃废债。

持有人蒙眼狂奔,鲜有有效的基本面研究和公司调研(如果不是完全不做的话),仅仅依托区域、评级、股东背景、收益率和机构抱团的简单量化标准,无脑买入,持有到期。

债券市场流动性缺失,信用利差的变化永远赶不上信用风险的变化,信用利差的溢价永远填补不了信用风险的敞口。

债券市场的信息溢出,

1
查看完整版本: 1112信用债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