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被带走,恒大怎能借到那么多钱?许家印是咎由自取还是时代悲剧?
许家印是个农民苦出身啊,不过那个年代除了有级别的家庭,基本都是苦出身。许家印在农村吃苦到20岁,年高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后来改成了武汉科技大学。后来许家印还成了他母校的教授和博导,许家印一出事就下架撇清关系,看来这学校也没啥节操。
许家印毕业后在国企干了10年,又去私企干了5年,学了一身本事。年创业成立了恒大的前身,这个时间其实比大多数大的房地产企业都晚,但发展却是神速。
年的恒大就设立党委,在一个私企设立党委,可见许家印这个老党员的觉悟就是是不一般啊。怪不得后来能说出,他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有需要他就全献出去。当时很多人还质疑,现在看来,人家说的不是资产而是债务。
年的恒大在香港上市,募集了一大笔钱后。同年成立恒大女排,请回郎平和一批国家队员。年成立恒大足球,之后大搞金元足球,获得8次中超冠军和2次亚冠冠军。
年的恒大成为世界强,成为唯一只用20年就成为强的房地产企业。
年的许家印,登顶中国首富。年的恒大,登顶中国房企综合实力第一名。
#长假读书清单#年的恒大开始暴雷违约,接着恒大被接管,开始自救和保交楼。
这两年时间恒大到底干了些啥,怎么自救的,保交楼到底怎么样,我们都不太清楚。但是根据财报,年底恒大的总资产是2.3万亿,债务是1.9万亿。但是年底的时候,恒大的总资产是1.8万亿,债务是2.4万亿。
年和年这两年,恒大的总资产减少了0亿,总债务却增加了0亿。这两年的业务收入是亿,亏损有亿。
恒大或者说许家印,从刚开始进入房地产,策略就是当年征地、当年报建、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轰动、当年入住、当年收益。就是高流转,简单说就是快快快。这以后就成了恒大的路径依赖。
这个路径其实没啥问题,谁让人家是深圳速度呢。可是许家印不仅想快快快,还想大大大,就是以最快速度增加企业规模。这就需要银行的帮助了,那就是挪用预售的房款去开发新的项目。
后来恒大飞速发展的时候,经营模式变成了,先借钱以部分资金拍下土地。有了土地就去银行贷款,有了钱就去开工建设,几个月后就开始卖房子,这时候就可以回款好几倍了。
这个预售的钱按法律来说,应该留在监管账户,为了楼盘继续建设作保障。但只要监管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恒大就可以把预售房款转移出来,去购买更多的土地,贷更多的款,开发更多的项目,收到更多的预售房款,再挪用出来买更多的土地。别人都是线性增长,恒大可是指数增长。
按理说,你开发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楼盘,应该比别人更多的利润才是,但凡事皆有代价,以下五2点原因基本侵蚀了恒大了利润,甚至造成了很多的亏损。
1.盲目扩张,全国到处拿地,到处开发楼盘,没有那么多人才和对当地公司的监管,造成各地项目经营管理的混乱,这样是很难赚钱的。
2.过度借债,银行资金的成本是五六个点,影子银行的成本就将近十个点了,恒大理财的成本就十三四个点了,海外债券的成本都要十六七个个点了。高昂的利息成本,造成了非常严重得负担,恒大后期借债利息越来越高,但是没办法,根本停不下来。
3.要打通很多关系,能从全国唯一的地主身上拿那么多土地,能从全国那么多银行把钱贷出来,然后对恒大挪用资金的事情视而不见,这需要多么高的公关费用啊。这些还仅仅是业务方面的常规操作。为了和更高层次的人物接触,要让他们为恒大保驾护航,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比前面的常规操作多多了。
4.要尽快把房子卖出去,多年对恒大足球的高额投入,还有恒大女排。只有大挥钞票买买买,才会让球队有好成绩。许家印根本不在乎花了多少钱,只在乎有没有成绩。这些投入就当是广告,这些投入都是为了让恒大的房子更快的卖出去。
5.许家印的虚荣,做好一个企业对他来说不是目标,只是获得更多影响力的手段而已。买飞机游艇都是常规操作,我说的虚荣,是出行时前呼后拥,是篮球场上类似高级黑的表现,是模仿某报纸的恒大报对他的报道,是类似恒大歌舞团的东西。这种虚荣的人,排场大,花费高,浪费多,没效用。
尽管恒大开发了最多的楼盘,储备了最多的土地,但这五点基本侵蚀了恒大的利润,并造成了很大的亏损。但恒大的暴雷还需要一个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钱借不到了,房子卖不出去了。
年的三条红线政策,使得民营房企基本都陷入了资金短缺的经营困难,恒大规模最大,经营风格最激进,当然受到的影响最严重。房地产行业就是高杠杆高流转的行业,一旦借不到钱,房地产企业就不太行了。
更关键的是房子卖不动了,我国房地产当了二十多年的经济支柱了,已经盖了足够多的房子了,结婚率出生率越来越低,这行业不仅是夕阳行业了,而且积累了非常大得风险。
恒大为什么能借到这么多钱,一是化好妆荣,报表要漂亮,媒体要曝光,荣誉要争取,慈善要大方。二是做大规模,做大资产,资产越大,负债才能越多。三是打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