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公募基金四季报的披露,让基金公司的最新规模情况随之曝光。
刚刚过去的年A股市场遭遇寒冬,各大主流指数悉数回调,拖累权益基金业绩表现,而去年11月一波债市调整也影响了固收类产品表现,在权益、固收资产反复波动之下,基金公司规模出现新一轮“洗牌”。
从去年底基金公司的非货规模来看,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三家基金公司依旧是行业“领头羊”,但受权益基金缩水影响,多家大型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缩水,华夏、广发、招商等大型基金公司非货规模依旧实现百亿元以上正增长。
在逆市中,不少基金公司凭借抗跌的权益基金表现、较强的固收投资能力、特色业务发展等,获得规模稳健增长。数据显示,年有22家基金公司非货币规模新增超百亿,其中华泰柏瑞规模增长超亿,鑫元、华商、上银、永赢、国投瑞银、建信的规模增长也超过亿。
主动权益规模方面上,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弯道超车,华商基金、安信基金、中庚基金、中泰资管等公司规模增长明显。
年总规模增长近亿
指数及增强指数逆市增长
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截至年12月底,全部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只基金(分级基金合并统计,含估算基金)总规模约为25.75万亿元,比去年底的25.47万亿元增加了.54亿元,增长比例为1.1%。
从各类型基金看,股票型、混合基金规模出现缩水,而债券型、货币基金、QDII等基金成为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分各项数据来看,混合型基金规模从年底的6.14万亿缩水至年底的4.92万亿元,规模减少了1.22万亿,减少幅度达到19.92%。而股票型年也是缩水了.21亿元,目前总规模达到2.49万亿,其中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规模年去年减少.74亿元。
值得
虽然收益率持续走低,但投资者避险情绪浓厚,让货币基金成为年规模增长最多的一类产品。数据显示,年底货币型基金最新规模为10.3万亿元,相比年末规模增长超过.31亿。
债券型基金方面,去年底的最新规模为7.44万亿元,比年末增长约亿元,增幅为9.89%。此外,QDII基金、其他基金规模也出现增长。而商品型基金、FOF规模出现缩水。
从单家基金公司来看,去年底全口径公募基金规模超1万亿的基金公司达到6家,其中规模最高的为1.58万亿。
“前十大”基金公司占据了全市场差不多四成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截至年四季度末,规模前十大管理人规模合计10.44万亿元,全市场基金管理人规模合计25.74万亿元,规模前十大管理人规模占比40.56%,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0.38个百分点。近三年,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基金公司非货规模排名
易方达、华夏、广发位居前三
受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干扰之下,资本市场调整重重,“靠天吃饭”的基金公司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在这样震荡的市场环境之下,各家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大洗牌:有的基金公司出现千亿规模的缩水,也有基金公司规模增长显著。
从天相投顾统计的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截至年底,易方达基金非货规模(含估算)高达1.万亿元,仍然是目前唯一一家非货规模超万亿的基金公司。
位列第二和第三位的是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这两家基金公司在去年底的非货规模分别为.48亿元、.72亿元,是目前全行业规模超过亿元的两家基金公司。
而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在去年底的规模均跻身“0亿级”俱乐部,规模分别达到.29亿元、.4亿元、.35亿元、.51亿元、.59亿元。
此外,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最近规模也在亿元之上,尤其是嘉实基金规模接近0亿,达到.57亿元。
从各家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变化上看,过往牛市时期全行业规模齐步向前的局面已经不在,分化成为目前行业的关键词。11家规模超亿元的基金公司中,4家基金公司年规模实现正增长,其中,华夏、广发、招商规模增长超亿元,嘉实也增长了超60亿,另外7家基金公司规模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均超过百亿,最高达到千亿级。
行业前十的排位战一直备受市场
若对比年三季末,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名单并未发生变化,但是位次发生变化,南方基金的规模排位提升两位。此外,“20强”中,景顺长城基金的排位也有所提升。
22家基金公司
年新增规模超百亿
逆市实现规模百亿增长,在年并非易事,有22家基金公司做到了,权益基金抗跌、固收能力强、ETF发展迅猛、QDII发展等都成为增长原因。
数据显示,相较年底,年有22家基金公司新增的非货币规模超过百亿,这些基金公司都依靠百亿级的规模增长,基金公司规模排名都上升,实现了大发展。
规模增长最快的是华泰柏瑞基金公司,该公司非货总规模从年底的.19亿元增长到年底的.98亿元,一口气增长了.79亿元,增幅高达31%。增速较好主要是受益于旗下ETF产品、固收等规模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华泰柏瑞沪深ETF成为国内首只规模站上亿元的股票ETF产品。
鑫元基金在年规模增长超过亿,达到.09亿元,而该基金公司主要收益于固收规模的增长。华商基金紧随其后,年规模一口气增长逼近亿,达到.89亿元。此外,上银基金、永赢基金、国投瑞银、建信基金的规模增长也超过亿。
具体来看,固收业绩较强、权益基金抗跌、特色业务等成为这些基金公司规模增量的主要来源。天相投顾数据显示,鑫元基金、上银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中金基金等都受益于固收业绩较强。而华商基金、中泰资管、长城基金、中庚基金、长城基金等受益于旗下权益基金抗跌,因此获得较好规模增长。
谈及基金公司年的规模变化,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称,今年股票市场调整幅度不小,含权资产规模压力都很大,今年基金公司的非货规模主要是靠短债基金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支撑。然而,在去年四季度债券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不少固收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也受到影响,导致部分大中型基金公司增长乏力,明显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年获得更多的增长。
年规模变化上看,规模增长较快的基金公司多数是固收业务偏强的基金公司。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的规模增减情况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基金公司的资源禀赋,相对来说头部基金公司的比拼更为激烈,不允许在某个单项业务上存在明显短板,而中小型基金公司或在某一领域做出优势,一旦“风口”来到就可以获得明显的规模增长。
千亿级权益类公司达到21家
基金公司权益类资产的规模也受到市场
从权益类基金规模来看,易方达优势依然非常明显,以.71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名列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权益类规模超亿的基金公司。
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这两家公募权益类基金规模都超过4千亿元,分别为.05亿元、.15亿元。
富国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则是“0亿俱乐部”成员,去年底权益基金规模分别为.87亿元、.87亿元、.48亿元,这些基金公司的规模差异不大。
“0亿俱乐部”则有中欧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这些基金公司权益类规模分别为2.85亿元、.45亿元、.94亿元、.27亿元。
此外,国泰基金、华安基金、鹏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华泰柏瑞、兴证全球、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权益规模也超过1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监管层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公募积极转型发展权益产品,受益于年、年整体权益市场明显回暖下,近两三年“千亿级”权益类基金公司出现大扩容,但是受到年市场震荡影响,整体权益基金规模出现大缩水。
不过,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久违反弹行情,各大基金公司对后市走势较有信心,仍将重点布局权益类产品。不少基金公司表示,A股年将出现结构性机会,权益市场情绪将明显好于年,将继续积极布局适合未来1~3年市场行情演绎的权益赛道产品的布局。
易方达主动权益规模超亿元
华商、安信、中庚、中泰资管规模逆势大增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一直是衡量基金公司主动权益投资能力的重要维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因此备受各界
此次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之后,正是展露出在震荡大跌环境下基金公司主动权益规模增减的“肌肉秀”。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易方达基金旗下管理的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达到.31亿元,是目前唯一一家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过亿元的基金公司,具备较为明显优势。
除此之外,广发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也超过0亿元,达到.04亿元。此外,中欧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嘉实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过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权益市场调整影响,整体公募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出现缩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的“千亿军团”也从年底的19家将至年底的18家。这18家主动权益基金“千亿军团”在年的主动权益规模缩水1.万亿,平均单家基金公司缩水幅度达到.22亿元,平均缩水高达24.5%。
因此,年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能够取得逆势增长的基金公司相对有限,据WIND统计,有可比数据的家基金公司及有公募牌照的资管公司中,仅28家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在年实现正增长。
华商基金去年四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达到.6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长了.77亿元,位居基金公司主动权益规模增长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安信基金,去年底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达到.43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长了.7亿元,此外中庚基金、中泰资管在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也超百亿,尤其中泰资管增长率超过%。
从规模变化上看,华商基金规模增长受益于旗下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较好业绩,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年获得13.6%的正收益获得投资者追捧,管理规模从年底的17.55亿元增长到年底的98.72亿元。此外,华商甄选回报、华商智能生活的规模增长也非常迅猛,均从年底的不足20亿增加到60多亿,规模攀升让基金经理周海栋、高兵所管理规模在去年底达到.1亿元、.23亿元。
“固收+”基金是今年安信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基金经理张翼、李君所管的安信稳健增值等偏债混合基金在市场下行中抗跌能力突出,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安信稳健增利、安信稳健汇利两只基金年内规模增长均超35亿元,目前张翼飞个人管理规模超亿元。此外,池陈森管理的安信医药健康在年规模增长也超40亿,也助力安信基金规模增长。
中庚基金及中泰资管两家以低估值价值型风格见长的基金公司在年规模也实现逆势增长。其中,中庚基金丘栋荣管理多只基金规模增长,尤其是中庚价值领航在年规模大幅增长超80亿,丘栋荣个人管理规模也从年末的亿元增长至去年末的.34亿元。中泰资管基金经理姜诚也积极布局价值型股票,其所管理的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年规模增长超74亿元,助力公司整体权益基金规模增长。
其他规模增长的基金公司中也均是涌现出了部分擅长把握结构性机构的基金经理带动公司规模增长,如广发基金林英睿管理的广发睿毅领先,年规模增长超53亿;如华泰柏瑞基金董辰管理的华泰柏瑞鼎利、华泰柏瑞富利规模在年均增长60亿元左右,如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年一口气规模也增长了超76亿元。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作者: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