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eta财富管理
背景
6月16日财政部发布通知,发行年抗疫特别国债(一、二、三期)。三期抗疫特别国债加起来,面值总额达到了亿元。拉开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发行的序幕。国内债券市场回落。
前两期的发行6月18日进行招标,6月19日开始计息;三期在6月23日进行招标,6月24日开始计息。
一期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亿元。利息按年支付,年6月19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二期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亿元。利息按年支付,年6月19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三期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亿元。利息按半年支付,年6月24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本期为您解读:
什么是抗疫特别国债,
个人可以买吗?值得买吗?
抗疫特别国债对债市有什么影响?
会不会带来5月份那样的利率上涨?
解读1:什么是抗疫特别国债
抗疫特别国债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筹集的资金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并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地方解决基层特殊困难,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具体包括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在此之前,我国历史上出现过2次特别国债。
第一次是在年,中国发行了2亿元的特别国债,面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定向发行,所筹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的资本金。
第二次是在年,中国发行了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旨在给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措资本金,采用的是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相结合,其中0.2万亿元向社会公众发行。
特别国债在国家集中资源,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情上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国利民。
抗疫特别国债属于历史上第三次特别国债。
解读2:个人值得买吗
本次抗疫特别国债使用市场化发行方式,不但机构投资者可以购买,个人投资者也可购买。6月19日起,个人能买抗疫特别国债。
财政部首批5年期、7年期抗疫特别国债利率分别为2.41%、2.71%。而5年的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有2.75%,超过同期的特别国债票面利率。单纯从理财的角度看,抗疫特别国债值得买吗?
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权衡:
首先,特别国债与国债一样,最大的优点是无信用风险,以国家信用担保,收益稳定没有任何偿付风险。这一点是包括银行存款在内其他金融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
其次,从税后收益来看,特别国债免征利息所得税,相对于同等期限、同等收益特点的其他金融产品具有优势。
再次,抗疫特别国债是记账式国债,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投资抗疫特别国债的流动性好于定期存款、储蓄型国债。
最后,抗疫特别国债在二级市场交易时,交易价格也将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在市场利率走高时,特别国债交易暂时可能出现“贬值”;但当市场利率下行时,持有特别国债将出现“升值”。
我们认为抗疫特别国债具有多方面优势,可以满足投资者在投资安全性、合理避税、流动性要求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是值得投资者选择配置的重要金融品种。
理财建议
主要适合两类投资者:
一类是谨慎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投资者,通过持有到期可以获得稳定的无风险收益率。
一类是机构投资者出于避险需求而增加国债等安全资产的配置,同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解读3:在政策协调下,特别国债不会带来利率大幅走高
市场利率会出现类似5月份那样幅度的回升吗?
目前看,在政策协调下,市场资金将会保持平稳,债市价格大幅走低的可能较小。
一方面,从发行安排来看,今年特别国债并非一次性发行完毕,而是均衡发行节奏,从6月中旬开始,7月底前完成发行。平均来看,6月发行规模可能在-3亿左右,7月将在6-0亿左右。6-7月地方债和一般国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会适度缩减,减少这个时间段上的资金需求的抬升。
另一方面,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可以预计,后续央行可能采取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行动护航特别国债发行,以缓和资金面波动。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特别国债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无论是从供给绝对规模、央行应对态度,还是从市场环境方面来看,与5月都不可同日而语,此次供给高峰对利率的冲击也将远小于5月,不必对特别国债的发行过度担忧。”
理财环境风险提示
资金供求短期错配带来的市场利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