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后不久,太平基金自年底以来,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就一直在90%以上,这意味着什么
《投资时报》研究员李逸尘
背靠保险股东大树,太平基金最近一年发展非常迅猛,管理规模从年一季度的亿元飙升至目前亿元的水平,似乎前途一片大好。
然而,《投资时报》研究员对各类数据抽丝剥茧研究之后却发现,相较于突飞猛进的规模增长,太平基金丝毫未体现出一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的优势,无论在债券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的管理方面,其中短期区间业绩,几乎都完败于同类平均水平。
且更值得个人投资者注意的是,太平基金的管理规模,机构占比已达99.11%,这样的格局,将会带来怎样的风险?
99.11%的管理规模来自机构!
太平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十分不同寻常。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Wind数据时留意到,截至今年6月30日,太平基金旗下基金产品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达到惊人的99.11%,个人持有比例仅为0.89%。且自年底以来,该公司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一直在94%以上,这意味着,长期以来,鲜有个人投资者购买太平基金的公募基金产品。
为何会出现这种非同寻常的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太平基金成立于年1月23日,并非是太平保险集团自行设立而是收购来的,其前身是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原英石基金)。成立之初,由发起股东中原证券、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其51%和49%的股权。
年7月,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太平资产)收购了中原英石基金两位原始股东的大部分股份,此后,在年和年又完成了两次增资扩股,最终持股91.5%,太平基金由此成为了一家保险系基金公司。
数据显示,太平基金前身中原英石基金在年四季度至年三季度规模一直低于1亿元,最低时仅1千万元左右。太平资产入主后,规模上升至亿元以上,但很快,太平基金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年至年,太平基金管理规模一直在亿元上下小幅浮动,未有进一步增加;年一季度后,在整个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大幅飙升的背景下,太平基金似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24日,太平基金共有22只基金产品(合并各类份额),管理总规模.71亿元,在全行业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5位,算是中间层次的公司。
规模排名的大幅跃升,是否意味着太平基金已经完成了蝶变?
答案,或许让人伤感。
在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人士看来,对照太平基金的发展历程可见,太平基金被太平资产接手以前,因规模很小,其产品发行、销售渠道维护的能力应该非常薄弱,几乎没有客户积累,因此,股东更换之后,该公司只能更多依赖母公司提供的机构资源。
“依靠股东的资源大力支持无可厚非,但经过了4年的全新发展后,居然还没有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研究员注意到,经过4年左右的发展,太平基金的管理规模虽然位列行业中游,但几乎没有个人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