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2/10 16:27:00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觉得,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有钱人;又为什么有时候感觉到处都是穷人。所谓“天堂”和“地狱”似乎都是一墙之隔。有人年收入10万,感觉很缺钱;有人年收入50万,感觉钱还是不够花;又有人资产几个亿几十亿,最缺的还是钱。比如,恒大地产最近发行了18亿美元债券,五年期的债券利息达到了13.75%;又比如,负债率接近90%的碧桂园,明年到期的债务就高达亿元。不过,今天主要聊聊咋们普通人的收入。毕竟,超级富豪也就几千个,属于他们的热闹我们都不懂。对不起,我年收入20万有人会觉得,年收入20万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有人会觉得,这是一辈子触不可及的梦想。就像小时候“小马过河”的故事,老牛和松鼠会给你截然不同的答案。那么客观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前不久,网上有一篇文章很火,叫做《月薪元,其实你已经超过了90%的中国人》。这不是一篇标题党的文章,事实也是如此,尽管我们身边动不动就是月薪过万、资产百万的人,但就全中国来说,月薪元的定义,还真的如此。以深圳为例,即使是非私营单位在岗平均工资也只有元,差不多月薪元,如果把私营单位算在内,这个数字的平均值会更低。深圳如此,其他城市只会更低。再看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五档分可支配收入”,那就更不好看了。结果就是,别说年收入20万,即使十万就已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人。可能有人好奇了,为什么不用“资产”而是用“收入”计算。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资产配置里主要的就是房产,而房产由于各地房价不一样,因此不好比较。更重要的是,且不说房产包含的贷款,单就说房子的流通性,真到了用钱的时候房子并不一定卖得出去。所以说,资产更像是身份、实力的体现,但年收入才是“活得像狗还是人”明显标志。富裕的美国人,也没你想的那么有钱几年之前,就有国外学者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当然,这种说法我们是不承认的。那么美国人到底多有钱呢?最近,国外有个统计美国人均收入的网站火了,只输入自己的收入情况,网站就会给你统计出你跑赢了百分之多少的人。根据这个网站显示:年收入50万美元,已经超过了98.15%的美国人;年收入20万美元,超过了94.6%的美国人。想跑赢50%的美国人,需要多少年收入呢,答案是5.27万美元!为了印证这个数据的科学性,我特地查看了年美国人均收入水平。作为全球人均收入第五高的国家,美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是5.7万美元,跟上面网站的数据差不多。看到这里你可能纳闷了,说一堆美国人的数据有什么用?年,我国人均GDP是元,美国的人均GDP是美元。所以,如果不是货币单位的差异,其实我们也相差无几。有人要说了,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6.9,怎么能说相差无几呢?但是要知道,从理论上来说,99.99%的中国人都只会生活在中国,所以跟美国的横向比较并没有多大意义。反而从纵向比较来说,美国年收入20万美元,在美国的“段位”是前5%;中国年收入20万人民币,也同样排在前5%。换句话说,同样年收入20万,在美国的感觉和中国是一样,你们深处同样的“段位”。美国,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钱。年收入20万,为何感觉“狼狈不堪”?我相信,很多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因为现实种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很穷。也许你会说,在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20万,能一样吗?老实说,差别肯定是有的,而且很明显,谁都知道在小城市年收入20万的幸福指数肯定高于大城市。那么不妨,我们换个比较方式。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GDP是12.9万人民币,是全国人均的%。所以,北京人均20万可以近似的看成全国水平的9.26万,大概可以击败73%的人。所以,就全国层面来说,年收入20万已经超过了95%的中国人;就实际购买力来说,一线城市的20万,也至少超过了70%的人;至于说三四线城市,年收入20万那绝对是“傲视群雄”的姿态。那为什么会感觉“狼狈不堪”呢?说到底,无非是“三座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所谓“房子、教育、医疗”压垮了绝大多数人的脊梁。毕竟,以重大疾病的治愈需要20万-50万的现实来说,谁也不敢说自己活得很轻松。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每一个人都活得很累,美国人民也有自己的“狼狈不堪”。给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启示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中国,最害怕的就是被比较。人心永远是不满足的,就像钱永远是不够花的一样。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告诫那些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你们都想着赶紧迈过“月入过万”的门槛,然后就是年收入20万、万的宏伟目标。有时候不要总是看到别人收入多少,在“要面子”文化下的社会里,有多少的数据又是真实的呢?人一辈子很长,不要太过去的急躁。因为,你月入过万元,其实已经超过了50%的同城人,更是超过了95%的中国人。给中年人的告诫在于,生活永远是自己的生活,对于普通来说,比提高收入更重要的是健康的保护。毕竟宏观数据已经证明,你已经属于头部的那部分人,医院花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保险、健康的投入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