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进驻火神山前,致敬奋战在金银潭医院的陆军
TUhjnbcbe - 2024/10/7 8:42:00

2月3日起

陆军军医大学抽组的名医务人员

医院

他们战胜过非典

战胜过汶川地震

战胜过埃博拉......

这个特殊的春节

他们向险而行为民出征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中间的几个代表

回顾医院奋战的几个片段

他们其中的5位,有医疗队领导、专家教授、退役返聘人员、文职医生、普通护士,集中展示了解放军无私无畏、大爱无声的良好形象。

他们是——

护理组组长宋彩萍

到达武汉4天,睡眠不足7小时

“当我走出病房,看到寒风的夜灯下,等着我们的宋姐姐,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让我变得更勇敢,也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白秀梅口中的“宋姐姐”,是陆军军医大学的护理组大校组长宋彩萍,她曾参加过抗击埃博拉等多次大项卫勤任务。她是队员眼中的“铁娘子”,负担着整个医疗队护理工作的筹划、实施、推进,工作连轴转,常常来不及吃饭、睡觉,细心队员给她算了一笔账,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的4天里,她总的睡眠时间不到7个小时。

宋彩萍担医院普通病房改造成传染病用房的重任。她带着几名曾跟她一起奋战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研究病区结构,绘制传染病防护的流程路线图。

为了让区域划分和进出路线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宋彩萍一趟一趟走,一遍一遍改,小小的一张图纸,她反复修改了十几遍,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每一个环节都细致谨慎,她说“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在她的感召下,队员们带着这种严谨细致、科学务实的作风加班加点准备病区,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病区的改造工作,为及时收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障筑牢了防线。

专家教授李琦

年逾半百,“红区”一呆就是4个多小时

“我是病区主任,我必须熟知每一个患者的身体状况。”

让自己置身“红区”,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陆军军医大学的呼吸与重症医学专家,为了确保全面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病史、科学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55岁的李琦教授坚持逐一查房,从病史到病情,从制定治疗方案到进行心理疏导,细致入微。患者邓某(化名),因对病情的恐惧而焦躁不安,反复询问医生护士“听说老年人被病毒感染了很危险,我会不会死?”“我能救活吗?”激动时双眼通红噙满泪水。

李琦教授见状,来到他病床前,耐心地讲解了发病机理、传染途径、治疗方案和预后,并一遍遍安抚他,要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疏导,让邓某树立了面对病魔、战胜病魔的信心,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说:“你是解放军,是大专家,我相信你,我会好好配合你们治疗。”

患者全部查房完毕,已是晚上8点多。接近0度的武汉,厚厚的防护服里,李琦早已汗流浃背。普通人穿着防护服在病房红区,两小时就必须轮换一次,而年逾半百的李琦,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最危险的病房“红区”一呆就是4个多小时,在他心里,患者的健康是第一位的。

返聘人员张丽敏

她把“抗埃经验”运用到此次护理工作中

“作为一个17年前参加过抗非之战,4年前又参加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老队员,在这种时候,我必须第一个站出来,到疫区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穿不穿军装,军魂都深深埋在张丽敏的心底。陆军军医大学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张丽敏含着泪说。

作为护理骨干,张丽敏协助护理组组长承担着大量的护理管理工作,她把自己总结的“小汤山经验”“抗埃经验”结合实际运用到这次的护理工作中,从病房区域的划分、医护流程的设计,到“碰肘礼”、手势暗号、防护服上写鼓励和画笑脸等实用招数的推广,都凝聚了她的智慧和心血。在她每日的工作安排表上,事无巨细密密麻麻写了3页纸共计30多项。她说:“无论何时何地,人民有需要地方就是我要战斗的地方。”

文职医生王斌

脱下防护服,他脸色苍白几近虚脱

“如果祖国需要我,我也会去。生死有命,就算死也要死得有意义。”1月21日,陆军军医大学的文职医生王斌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我很害怕老了以后回忆起来,一辈子没有做几件有意义的事,那很悲哀,比死亡更让人难以接受。”

为了做有意义的事而奋不顾身,王斌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作为四个医疗小组组长之一的王斌,大部分时间都忙碌在患者身边,除了正常排班时间,他常常放弃休息,主动到患者身边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一天,28岁、体重多斤的患者胡某(化名),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张着嘴,喘不过气来,像是有异物堵住了气道,血氧饱和度一度降到68%。情况紧急,大家都非常担心患者安危。已经在病房工作4个多小时、本该下班的王斌得知后,立刻来到患者身边,细致观察患者体征,结合患者检查结果和入院以来的情况,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斌立刻做出判断,患者呼吸不畅是由于肥胖舌后坠引发的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他双手慢慢扶起患者,一边安抚,一边指导患者呼吸,患者症状即刻得到缓解。随后,王斌为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如今,患者已经可以下地行走,每顿还能吃上两碗饭。而当天,王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病房忙碌近8小时,衣服被汗水湿透一遍又一遍,一整天没有小便,脱下防护服时脸色苍白几近虚脱。

护士沈雪

脱下防化服,她呕吐完又申请返回病房

“我是呼吸科护士,更应该回到患者身边,请让我回到病房工作。”1月31日,身体刚刚好转的陆军军医大学的沈雪就再次申请回到病房、回到患者身边。

29日中午,沈雪和队员们正在病房里紧张忙碌着。由于前夜夜班后没有睡好,沈雪感觉头有些昏沉,进入病房不久就感觉有些恶心想吐。在闷热的防护服里,这种感觉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愈加强烈。“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沈雪一边深呼吸一边为自己加油打气。

这时,50多岁的患者张某(化名)因食道癌术后低蛋白血症导致肢体肿胀,血管看不清也摸不到,给打留置针带来很大难题。作为科室操作能手,这时的沈雪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她来到患者身边,用戴着3层手套的手指,仔细辨别患者血管走向,强忍着阵阵袭来的呕吐感,凝神屏气,一针见血。打好留置针,沈雪再也忍不住,冲出病房,呕吐起来。

考虑到沈雪的身体状况,医疗队领导让其换到半污染区工作。次日,身体刚刚好转的沈雪,就申请再次要回到患者身边。

在陆军军医大学,像沈雪这样,脱下防护服呕吐不已、又再次回到病房的护士,还有很多。她们说:“一个护士最幸福的,就是能为患者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热爱我的职业,我愿意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她们身边。”

在武汉,在中国

还有千千万万分感动在

这片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上演

欢迎留下您的感动

撰文

陈晓霞、朱腾飞

1
查看完整版本: 进驻火神山前,致敬奋战在金银潭医院的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