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多佛密约》的签署实际上已经表明詹姆斯企图通过媚好法国瓜分荷兰的意图——这与笔者上次对威廉入侵英国赶走詹姆斯是求援英国议会派的推断不谋而合。威廉入侵英国本质上是驱走一个围攻荷兰的隐患,是求英国议会派庇护的交换条件。
而且这里补充一点,从军费借款到财政全部借款(英格兰银行),不仅仅是贪欲那么简单,其中更重要的是确认借款人对英国议会的控制关系。
议会本身代表的实业资本纳税人阶层并非完全支付不起军费以外的财政额度,更多的是作为议会控制立法权后实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缴纳的“保护费”——其后果已经很明确了——即便在王控军队时期,查理一世仍然可以通过将催债压力转嫁给纳税人的无奈之举,被金融资本利用愤怒的纳税人干掉;到了军队常备化而固定借款关系的-年间,这种威胁就更大了——议会虽居“王”位,却调不动兵去对抗金融资本,反而会被随时赶下台——例如克伦威尔的驱逐。
而仅剩下自己纳税人之间为了位置而进行互撕。
一旦金融资本感受到工场资产阶级对自己有威胁,那么他可以利用货币关系使工场濒临崩溃。比如做空一般必需品,像粮食——雇员的消费主要就是衣食,银行家大量收购、囤积粮食,炒热炒高谷价,则金融资本外的所有人为了活命都恐慌性抢购,进一步推高谷价,工资购买力大幅下降,人力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升,消费困难,工场破产都不新鲜;工场直接原料同样如此,比如羊毛、棉花。这些都是他们足以致之于死地的手段中的几个例子。做空到最后还能再掠夺一大笔。因此为了“孝敬”军费借款人,他们没办法只能把财政的整个蛋糕让出去,而且以货币发行权为担保。这样他们就更能控制市场情况了。这个财政全部借款,就正式把纳税划作还款内容了;但是透支下一财年赋入没有担保,因此只能用货币发行权作扺押凭证。到最后由于财政全部借款成为议会效忠金融资本的权力符号,后者得以永久性借款、无限借款,这样还款额就能无限大。
货币发行抵押本身是征税防赖帐工具,因为税收被人为定义为永远还不完债的状态,政府也就“被破产”,这样货币就作为“赔偿”,成为金融资本家的私产。但是政府仍然要永久“借款”,怎么办?政府作为纳税人的代表和所有物,其破产后的无限责任就由所有人承担。纳税人永久通过税款向金融资本还款,而每年新借款通过发行货币借给纳税人。全体纳税人总产值的增长额就是这笔债的衍生红利,而这个红利每年的税率后计算量就是税还债量。而纳税人间流通的货币就是纳税人欠金融资本的债务。债务越滚越大却无法化解——因为货币从流通的一般等价物蜕化和被篡改为一笔子虚乌有的“被透支无限债务”的逐年变现,结果就是经济总量越大,欠金融资本的越多。
而一旦有了任何可能偿清债务的可能——例如本土实业资本壮大扩大了税收独立性时,一面为了集权&打压,一面也是为了变现“收债”,经济危机发生或者必需品的物价波动、上涨或下跌,都成为了这种活动的表象。而实业资本为了保住自己利益,或与金融资本建立利益捆绑,或与向外转移生产——表面看是区位因素,但实际上是金融为了遏制实业带来他们的纳税人机构——政府独立性增强而故意为之的物价成本上升。
在国内他们会威胁金融的统治地位,但在国外他们使用本币,实际上是把这个“债务”扩散——而且这个债务本身就几近于零成本——特别是纸币时期,外部的制成品和兑换的外币黄金输入,都是实际的物质;而“债券”是什么玩意?因经济、军事实力而坚挺的国际货币将废纸切成“纸黄金”,骗来物资帮其纳税人“还债”,这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荷兰人本身也是笔者所说的财政借款人体制,这个体制下的纳税人群体就是航贸商人,由他们来“还债”,而这个商贸群体的联合体垄断性殖民贸易公司就与英美的制造业托拉斯一样,都是金融托拉斯防范政府财政独立性的对象。这个贸易机构亦作偿债工具——虽然荷兰金融资本以航贸资本为媒介,通过向西班牙军费借款起家,但是荷兰与西班牙决裂使这个关系产生风险——一旦西班牙铁了心摆脱荷兰金融卡脖子状态,即使损失大量海外利益也要摆脱,那么荷兰在两败俱伤的条件下就要做好准备,团结所有的航商资本独立殖民,这样就需要筹款发行公债借钱,因此东印度公司最初就是一个筹资建立的商业替代品,它是防止西班牙鱼死网破的保险丝。它的存在不能影响旧有的西班牙业务,因此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荷兰殖民事业虽然扩张猛烈,但是只夺葡萄牙的据点,不夺西班牙的殖民地。
不是荷兰军队没与西班牙军队交手或者打不过,而是使西班牙被迫接收荷兰的既得利益——荷兰夺占葡萄牙殖民地,就是显示自己有夺取殖民地的能力,而且自己输入黄金等贵金属或蔗糖等高价大宗商品赚取商业红利,这些资金都成为银行投资、借款的基础,即便西班牙赖帐他们也仍然能保持准备金维持银行信用并组织对西战争,西班牙难以应付。在此基础上荷兰成为西班牙的绝对金融供应商,西班牙的美洲成为还款抵押品,实际上已经是荷兰的了,荷兰人还省了治安费。
年英西海战反映的是荷兰的上升——具备自保能力;而年以来的对葡殖民战争则是逼迫西班牙乖乖就范,接受“强买强卖”。
荷兰拥有①固定大客户西班牙借贷所偿本息②自身的殖民红利③对自身殖民公司的投资。其中直归借款人的是①③。而②是航商资本的。事实上为了防止荷兰纳税人代表——荷兰政府,获得财政独立性,荷兰金融资本只想要政府维持海军优势,并控股殖民公司,使之利益全归自身,防止有威胁自身地位者上升。
因此在多次英荷战争中囿于殖民航线交集地的北海屡遭切断与破坏,荷兰(纳税人政府)自己也成了西班牙,没钱补战费,只能更多地借本土金融资本的钱。因此毎一次财政危机,金融资本对荷兰政府的控制性就越强,直到航商资本被其主导;当然,金融资本也不希望英国彻底夺取大西洋主导权,这将使东印度公司在内的荷兰纳税人丧失偿债能力,对金融资本本身也是不好的,所以他们至少不允许荷兰彻底丧失殖民事业,否则将彻底崩溃。
当荷兰的主要纳税人利益被其吞并/控制后,他们还会考虑进一步扩张利益,而荷兰此时已经开始衰落,加强海军建设等于倒贴钱给政府增强其实力,万一纳税人鼓动海军与之合作,引入给钱给支援的外部强权来抢自己本土陆地上的财产,那他们也没有陆军抵抗,所以他们不能养大海军。英国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海军已经是最精良的了,而没有哪个外部强权能既给大钱又给大兵力协助叛乱的——法国有兵没钱,荷兰有钱没兵。而英国虽然不是最有钱,却仍可称殷实,而且还有强大的常备陆军,海军是没法叛乱的,而陆军也会在封锁中失败,所以英国没有养军之虞。而他们于是投资对象开始更多地转向英法这两个新兴殖民强国。荷兰衰落的开始恰恰是金融资本在荷兰取得绝对垄断的辉煌巅峰。
所以你会发现荷兰在老将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击败英法海上联军后却越来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