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人均寿命逐年递增。与此同时,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近十多年来也保持着每年约3.9%的增幅。人人谈癌色变,但实际上早期癌症的治愈率极高,若能够加强对肿瘤的筛查,早诊早治,患者的结局将会大不一样。
4月15日-21日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即将开启,活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领星医学准备了有奖问答、健康科普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也希望能为推动我国癌症科普宣传、助力癌症防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想要远离癌症,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有两条:一是科学预防,通过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即可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二是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部分恶性肿瘤,如果在早期进行治疗干预,完全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下面,我们就从预防和筛查这两方面来为大家进行详细的科普。
预防:怎么吃才健康?
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报告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数排名前10的癌种中有8种与饮食习惯高度相关,包括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和胰腺癌。与饮食习惯相关的危险致癌因素包括水果吃太少,吃咸腌菜,吃红肉、加工肉,膳食纤维摄入过低,钙摄入过低,过度饮酒及肥胖。那什么样的饮食习惯能够预防癌症呢?
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美国癌症协会(ACS)和欧洲抗癌守则三者提出的癌症预防饮食建议,其中相类似的条款可以总结为以下8条:
1)控制体重在正常BMI范围内(18.5BMI25kg/m2),避免超重(体重指数或BMI25kg/m2)和肥胖(BMI30kg/m2);
注: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限制红肉的摄入量,避免加工肉类;
3)限制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量,如糖、甜食和含糖饮料;
4)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5)日常饮食以粗粮、蔬菜、水果和豆类为主;
6)避免过量饮酒;
7)限制食物中的盐份,以及盐腌、烧烤和烟熏食物的食用;
8)避免使用补充剂,应从天然食物中获取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
注:基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低于推荐的每日摄入量的人群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根据以上这些标准,与之最为相符的就是蝉联年度饮食榜单的地中海饮食了。
经典的地中海饮食金字塔(来源于网络)地中海饮食的重点是摄入水果、蔬菜、橄榄油、鱼类和其他健康食品。这种饮食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多种癌症的患癌风险,并且还能防治糖尿病、利于心脏健康。
预防:运动很重要
如上图金字塔所示,在预防癌症发生的过程中,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JAMAinternalmedicine》发表的一项纳入了万受试者的跟踪研究(时间跨度长达18年)显示,进行体育锻炼与26种癌症中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分别为:食管癌(下降42%),肝癌(下降27%)、肺癌(下降23%)、肾癌(下降23%)、胃癌(下降22%)、子宫内膜癌(下降21%)、白血病(下降20%)、骨髓瘤(下降17%)、结肠癌(下降16%)、脑癌(下降13%)、直肠癌(下降13%)、膀胱癌(下降13%)、乳腺癌(下降10%)。也就是说,中国发病排在前10位的癌症,有8种都可以通过运动来降低发病的风险。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在年召开的一项国际体育活动与癌症预防圆桌会议报告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体育活动可以影响癌症的发病风险,体育活动有利于预防的几种类型的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膀胱癌、食道癌和胃癌。此外,减少久坐的时间也可以降低患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和肺癌的风险。尽管运动与患黑色素瘤(一种严重的皮肤癌)的风险较高有关,但也可以通过积极的物理及化学防晒措施进行预防。
筛查:你需要知道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常见的癌症筛查项目都有哪些作用?是否有必要进行?
一般来说,医院或健康检查机构推荐的肿瘤筛查体检是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常见高发癌种进行更深入的单项检测,例如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大便隐血试验、肛门指检、超声检查、X射线检查、内镜检查等。不论是常规项目还是针对性项目,都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各个部位的健康情况,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综合各项检查的结果才能作出最终的诊断。因此,如果检测完发现单项指标出现了异常也不必过于惊慌。
1、内、外科检查
主要包括常规的血压,各科视诊、听诊、触诊检查,神经反射等项目。在体检中,触诊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浅表淋巴结,按压腹部,敲击脾肺,进行直肠指检等方式来排查体检者身体中是否有异常肿块,这通常是肿瘤筛查中最简单且可操作性最强的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正常女性也可以通过触摸腋窝和乳房进行自检,发现质硬的肿块应及时就诊进行下一步排查。
2、血液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肿瘤筛查体检的血液检查一般针对的是高发癌种中与肿瘤发生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常见的检测标志物一般包含以下几种:
常见肿瘤标志物及导致结果升高的可能原从以上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血液检测中的肿瘤标志物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但是也有许多其它非肿瘤的生理病理因素可以干扰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在肿瘤的筛查诊断中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或是引起体检者的警惕,具体的诊断还应该进行更深一步的检测来判定。
而且通常来说,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由于其特异性有限,一般被用于观察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的反应,且应该是连续的动态监测,单次检测结果的意义不大。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标志物与基线水平时相比的升高和降低,判断治疗效果以及肿瘤的状态,例如缓解、稳定、进展或复发。
3、内镜检查
对于消化道肿瘤来说,肠镜和胃镜是针对性最强的肿瘤筛查方法,通过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等特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于肉眼无法确定的可疑病灶还能够取样做活检进一步确诊。
4、影像学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肿瘤筛查中的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超声检查(胸部、腹部、头颈部、盆腔等)和X射线检查(胸部正、侧位平片、腹部平片、乳腺钼靶等)。一般一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影像学检查已经能够满足正常人群对于肿瘤筛查的需求,不建议进行PET-CT这类辐射较大、对人体有影响的检查。
对于某些肿瘤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可能需要针对性地增加某些部位的影像学检查,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增加乳腺核磁共振(MRI);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的人群可增加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或突发糖尿病的人群可增加腹部CT、MRI筛查等。
5、其它附加检测
①宫颈刮片:宫颈刮片是指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异常的方法,也是目前广泛检查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都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都应该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②HPV检测: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报告,99.7%的宫颈癌,91%的肛门癌,75%的阴道癌,69%的外阴癌和63%的阴茎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相关。但如果检测出HPV阳性也不必恐慌,因为多数HPV病毒感染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宫颈刮片检查未发现异常,3-6个月后再次检测HPV仍持续异常,可以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③大便隐血试验: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45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及40岁以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无症状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
④肿瘤基因筛查:目前,对于肿瘤基因早期筛查仅推荐对无症状的高危人群进行,也就是有肿瘤家族史的无症状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患有肿瘤遗传突变的概率极高,终身患癌概率也会远高于常人,检测结果的误诊率也会较低。若检测结果为阳性,这类患者可以尽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降低患癌风险的目的。
而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目前的检测技术能够带来的益处还十分有限。因为人类基因组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即使是健康人群的基因组也会携带许多中性的基因突变。
综上所述,对于肿瘤早期筛查,普通人群进行常规体检项目即可满足需求,高危人群可按需求单独进行增项检查。体检检查项目并非越多越好,在体检完成后,根据检查报告再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检查,既可以避免过度检查又能避免金钱上的浪费。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对于例行体检要重视,日常身体出现的一些健康警告小信号也同样不应被忽视,及时就诊和定期随访都是保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关键。
关于领星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