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2年,为什么出口一枝独秀
TUhjnbcbe - 2024/8/7 17:07:00
皮肤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443995.html

没有人能阻挡中国出口的步伐,谁都不能。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年,强劲的出口走势,一枝独秀。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正在逐渐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

一边是专项债催动的基建大潮,另一边是超出绝大部分人预期的强劲出口增速。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重回两位数区间。

只看7月单月的话,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进出口总金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其中,出口3,亿美元,同比增长18%(市场预期16.2%);

进口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市场预期4.5%);

贸易顺差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扩张亿美元(82%),环比扩张33亿美元(3.4%)。

这组数据啥意思呢?

7月份的出口,达到了惊人的18%以上。

贸易逆差,还在扩大。

这意味着,在美元开启收割模式,全世界都遭遇一场潜在“衰退”的环境下,出口顶住了巨大的压力,

请注意,在4月份的时候,出口增速还创下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不管是对欧美日,还是电脑、手机、集成电路、家具、家电,都是负增长。

当时,有不少看淡出口的人,认为东南亚把订单抢了,没有人力优势了,物流太慢了,防控会对出口造成影响了,欧美不发钱还加息,会导致订单减少了。。。

这些论调,可不在少数。

可谁能想到,仅仅只过了3个月,出口形势立马“生龙活虎”。

原因出在哪?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产业链太过雄厚,就算想转移也转移不了。

兴证宏观指出:

受俄乌局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使得欧洲深受原材料供给短缺和能源价格高涨的桎梏,国内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制约。

这就使得,欧洲原先自己内部可以生产的产品,不得不通过进口来满足。

因此,我们看到欧洲的贸易逆差在年之后迅速扩大,并且成为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终端需求提供方。

比如,德国自年下半年以来,对东盟和中国在机械电子产品上的贸易逆差皆出现明显扩大。

而机械电子的产业链,是很长的。

东盟在向欧洲出口更多机电产品的同时,也意味着:东门需要向中国进口更多机械电子相关的产品。

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也持续保持强劲。

所以,在7月份,我们看到,产业链条上原材料、中间品增速大幅上升,如机电产品、贱金属制品、塑料橡胶、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这样的出口形势,说明什么?

欧洲能绕过我们吗?

不能。

东南亚能绕过我们吗?

也不能。

拿上面欧洲、东盟最需要的机电产品来说,去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占我国外贸出口比重达59%。

其中,家电、手机、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基础件、电工器材等8类机电产品出口均超千亿美元。汽车、工程机械、光伏等高附加值产品全年出口增速均超过40%。

十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

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左右,入围世界品牌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

正因为有雄厚的产业链基础,在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背景下,我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才能形成“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是的,东南亚有了服装鞋帽的代加工、组装出口环节的订单。

但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电子零部件。

反过来,这就使中国又成了东盟的最大出口国。

申万秦泰说:东盟,特别是越南,因为本国产业链基础设施欠缺、产业集聚度低的限制,进出口实际上多年维持“高周转”模式。

越南的出口顺差率不到4%,尽管出口规模接近我国1/9。

但是,相对我国出口顺差率高达20%以上的工业体系的新增产能,越南的真实工业体量,不到我国的1/40。

远不足以奢谈成为我国“产业链外移”的主要目的地。

事实上,越南、韩国5月的出口三年平均增速,都没有超过我们。

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是我们的内需。

按美元计价,7月中国进口2亿美元,增长2.3%。1-7月,中国进口1.58万亿美元,增长5.3%。

今年以来,中国对欧盟、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的进口总值均有所下降。

能源和粮食、肥料、纸浆的进口量,都在下降。

PMI数据,反映的最直观。

7月份,制造业PMI回落至线下,并创2年以来同期新低。

6月以来,亏损的钢企纷纷减产,高炉及上游的焦化企业开工率持续走低,7月高温及生产淡季下,高耗能行业生产走弱对PMI的拖累显现。

比如,我们已经看到,2.0L排量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免,在“保交楼”的要求下,房地产竣工面积增长,会支撑家电、建材等地产后周期品种的需求。

还有各地大力发展的消费节、夜市经济、发放消费券,消费贷和经营贷的利率降低。

加上今年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共支持超过2.38万个项目,做强大基建,下游中小企业增加订单。

提振内需,将是下半年经济的重要“脉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为什么出口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