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新建成的深圳中学泥岗校区迎来首个校园开放日,前来参观的市民、家长、学生,纷纷点赞这个两年半就建成的校区的软硬件。近年来,深中在国际学科奥赛的金牌数名列全国前茅,而在今年高考中,深中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的人数居全省第一。
深圳财政是“深圳速度”“深圳质量”的推动者。过去40年,深圳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亿元,为特区起步、成长、壮大提供重要保障。而深中近年来取得的新成绩,是近年来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教育事业超常规投入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圳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作为现代城市公共财政的探路者、先行者,深圳财政局将在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
12月3日,深圳市财政局局长汤暑葵在接受南方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财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发挥保障和支撑作用,重点做好“一个优化、四个强化”。
南方日报记者李荣华
通讯员刘之佳赵梓伊
集中财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大事
南方日报: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且这一领域深圳市民非常关心。这几年,深圳在教育方面,财政投入的力度如何?
汤暑葵:确实,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公共财政首要的保障对象。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曾经提到,“近3年教育大概投入了多亿元”,正是指财政对教育的超常规投入。
在所有民生领域当中,教育是我们投入最大、占比最高、增幅最快的。
—年,深圳教育支出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幅25.6%;横向比较,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的年均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的年均增幅都高出很多;横比上看,全国教育支出近5年年均增幅7%,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是7%、7%和16%,均低于深圳。从占比来看,年,深圳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盘子的比重是9%,年达到19.5%,比重大幅增加,高于北京(16%)、上海(12%)和广州(18%)年的数据。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投入,才使深圳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12月3日深圳首次召开的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上,王伟中还特别提到,要以比治水更大的力度来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所以说,下一步基础教育的投入,仍然是我们的重点。
南方日报:民生领域是财政支出的一个很重要部分。这几年,深圳除了教育,还在哪些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是比较大的?
汤暑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就是保障民生。除了教育,其他的民生支出还有很多。
近年来,投入增速仅次于教育的,是医疗。年起,全市财政在卫生健康方面,总投入超过亿元,年均增长22%,今年疫情防控投入就超过83亿元。在地铁建设方面,年以来累计投入多亿元,现在深圳轨道交通里程突破了公里,达到全国第四。在人才安居领域,投入超过了亿元以上。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年底全面启动,—年累计投入亿元,保障了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量入为出
40年见证最奇崛之“寻常”
南方日报:您在深圳财政工作31年,对其发展改革有什么样的体悟和感受?
汤暑葵:过去5年,我们大致支出2.1万亿元财政资金,从投入力度和增长速度来说,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财政支出的基础是收入,我们财政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40年来,深圳财政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讲到,“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亿元”。我们的“智慧财政”系统有一个柱状图,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情况。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总书记归纳的特区40年十条宝贵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
对此我感受深刻。我到深圳、在深圳财政系统工作已经31年了,见证和经历了深圳一项又一项改革创新,那天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情非常激动:
首先是感恩。感恩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及兴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创举。感恩总书记对深圳的关怀厚爱。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8年间先后3次到深圳,亲自为深圳发展把舵领航,令我们倍感温暖。
其次是深感责任重大。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圳财政要把总书记对深圳的亲切关怀转化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城市长远发展高度负责,为深圳先行示范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和体制机制支撑。
一优四强
夯实先行示范区建设财力
南方日报:接下来,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财政部门将提供哪些强有力保障?
汤暑葵:接下来,深圳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发挥保障和支撑作用,重点做好“一个优化、四个强化”。
“一个优化”,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总书记指出,深圳要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作为财政部门,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想方设法为市场主体减负担,减轻融资负担和外部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在深圳得到很好的发展,为财税收入带来“源头活水”。
首先,是落实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其次,研究、实施好本地化的惠企政策,使企业受惠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第三,实施好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为企业纾困。近年来,深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每年为企业减负都超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加上“本地化”惠企政策,减负已经超过亿元。
“四个强化”中,第一个强化,是强化政府对各类资源的统筹保障。财政支出的基础,是财政收入。财政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量入为出”。面对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大量资金需求,财政整体收支平衡压力较大,在不给市场主体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节约各项开支,要以创新思维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和驾驭经济能力。
一方面,要统筹盘活政府资金、资产、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闲置沉淀。过去5年,财政盘活存量资金超过亿元,想方设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综合统筹全社会资源,以适度负债,满足利于城市长远发展的项目的资金需求。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是我们争取到的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我们将充分发挥深圳紧邻香港、财政管理较规范、债务风险低、发债空间较大的优势,积极推进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这将有利于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可试行更严格、更规范、更市场化的发债机制,为国内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个强化,是强化对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全市中心工作的保障。当前,我们面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多重国家战略任务,但政府部门深化改革、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这是特区十条宝贵经验之一。财政部门要遵循这一宝贵经验,就是要坚持有保有压,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教育为例,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刚刚召开,王伟中强调,要以比治水更大的力度来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财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对学前教育,将支持高标准办好普惠性幼儿园,到年,全市将新增14.5万个幼儿园学位,其中新增小区配套园所、改扩建幼儿园所,财政对整个学前教育的投入将超过亿元。对义务教育,落实王伟中提到的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的要求,全力保障学位建设经费投入,按照年实现这个目标来测算,全市要投入学位建设和开办经费亿元;对高中教育,将保障其高质量普及,未来5年财政投入学位建设和开办经费将超过亿元,新增公办普高学位近10万个。对高等教育,加大投入,弥补高等教育短板,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提升深圳现有高校办学质量,抓紧推进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筹建,“十四五”期间预计对高等教育投入超过亿元。在其他民生领域,财政也将全力支持和保障。这是第二个强化。
第三个强化,是强化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的保障。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我们将突出财政的公共性,推动构建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全市财力配置上,进一步将财力下沉到基层,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在保障重点上,进一步聚焦基层公共服务。例如,着重支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网点、落实社康用房、改善设备、医院专家团队下社康,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此外,还全力支持惠民健康服务,比如对中小学生开展的脊柱侧弯免费筛查、流感疫苗接种,都属于这一类投入。预计“十四五”期间,仅市财政层面,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就将超过亿元。
第四个强化,是强化预算绩效的保障,做到“花钱问效”,使财政资金更有效地支持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监督、绩效管理深度融入“谋事”“排钱”“花钱”的全过程,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使财政资金使用更规范、更安全、更阳光。
■记者观察
深圳财政40年:
现代城市公共财政的探路者、先行者
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40年来,深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成长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万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这块改革的“试验田”上,深圳财政人为建立现代城市公共财政制度率先探路、积累经验。
在日前采访中,深圳财政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财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搭建起现代财政制度的“四梁八柱”,为全国财政发展树立了特区标杆。
率先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年起实施以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累计下放财力超过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权责清晰、区域协调、财力均衡、简洁规范高效、市区两个积极性有效调动的市区财政体制关系,有关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推广。
构建清晰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年实质性启动市本级政府全口径预算编制,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四本预算统筹衔接,按规定共计将11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稳步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
以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全面破题。年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将中央关于预算管理改革的决策部署转变为基层实施的路线图、任务表。年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审批的若干意见》,完善资金决策、分配、使用和监管机制,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深化预算编制执行改革。深圳财政以项目库管理为核心,全面编早编细编实预算,市本级预算到位率从年的56%大幅提升到年的95.3%,年初部门预算基本全覆盖,预算执行更加均衡科学高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排名从年的第19名跃升为年的第1名,并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
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深圳财政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年连续三年在财政部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中位列前三,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初步构建“以目标为龙头、以监控为手段、以评价为核心、以结果应用为落脚点”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覆盖四本预算,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获财政部通报表扬。
推进政府债券改革。深圳财政严控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对有现金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优先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解决;在全国首发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品种,全国首创专项债分期还本机制,打造地方专项债“特区标准”,支持稳投资补短板。
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深圳财政落实“一个部门一个专项”,重点改革资金投入、项目审批、预算编制、资金绩效管理和资金监管方式,市级专项资金数量压减幅度达50%以上,资金使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
率先开展财政资金存放方式改革。深圳财政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之一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年深圳财政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基金定期存款存放商业银行改革,年在全国首次开展公开招标,并引入利率报价和担保品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智慧财政”建设。深圳财政重构“数字化”财政业务流程,建设“安全、智能、开放”的智慧财政一体化系统,实现“业务全覆盖、流程全记录”和“向下看全透明、向上看可追溯”,推动“传统经验型人力管财”向“可数据化智慧理财”转变,为财政治理现代化赋能加力,为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贡献高质量的业务拼图和实施经验。
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圳财政加强和改进市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落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完成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转隶,全面启动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积极探索预算评审;推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开出全国首张交通罚没区块链电子票据。
在40年的改革发展中,深圳财政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始终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法治化思维,始终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秉持稳健审慎理财原则,始终把提高生产力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持续不懈的改革攻坚,深圳财政事业已走在全国前列,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愈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