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
筚路蓝缕,华章已现。
应时而生,从无到有,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已走过披荆斩棘创业的五载。12月8日,是这个中国金融要素市场重要基础设施成立五周年的大日子。
5年前,票据市场乱象丛生,掮客居间浑水摸鱼,时有金额巨大的案件发生,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问题突出。票据市场防风险已刻不容缓!
5年来,票交所组队伍、建平台、设制度、拓业务,票据市场逐步风清气朗,票据流转效率明显提升。一个制度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的票据市场已屹立于黄浦江畔。
数据是历史的生动注脚。随着市场风险的不断出清,年至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逐年增长,年均增长15.4%。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超过万亿元,全年票据市场交易量64.09万亿元,较年增长22.83%。
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汉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对票交所的未来充满期许。他透露,下一阶段,票交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稳步推动票据市场更高质量发展。
重塑票据市场:
应风险而生为规范而立
上海证券报:票交所的设立,是票据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年,票交所背负改革票据市场的历史使命上线。票交所成立以后,推出了哪些举措来解决票据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
宋汉光:上海票据交易所是应风险而生,为安全和规范而立。
年乃至之前的一段时期,票据市场乱象频发,票据掮客浑水摸鱼,一些金融机构也趁机绕规模、赚利差,甚至出现了数起巨额票据犯罪案件,反映出票据市场长期以来市场分割、不规范、不透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大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票据交易长期以纸质票据和线下交易为主,电子化水平低,信息不对称严重,操作风险较大。二是票据交易制度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实际,票据交易行为不规范。三是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四是部分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利用票据业务灵活、场外交易信息不透明等特点规避监管,由于票据交易的链条较长、交易结构复杂,致使关联性风险不断累积。
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加强票据市场顶层设计,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强化市场风险防控,完善票据市场制度。
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正式建立,也是全国统一、信息透明、以电子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的现代票据市场框架初步建立。
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票交所是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根据票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票交所确立了规范化的业务模式,并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开展了不少创新,有效解决了票据市场历史遗留问题。
总体来看,票交所通过制度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和平台统一,消除了信息壁垒和地域限制,有效提升了市场信息和业务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了票据流转效率,同时有效抑制票据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助于风险防控。
从具体的规范化业务模式来看,一是实现纸票电子化,降低操作风险。票交所推动纸票电子化,在纸票贴现环节截留纸质凭证,将载体、格式不统一的纸质票据,转化为系统中标准化的记账式票据,后续票据交易、结算、到期托收均以电子信息形式处理。这些举措促进了票据业务的电子化,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提升了市场效率。
二是实现票款对付(DVP)结算,降低结算风险。过去票据交易的交票和付款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结算风险较大。票交所通过统一电子平台实现直通式处理和DVP结算,消除了结算环节时间和空间的不对称性,提高了结算效率,降低了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是建立票据交易业务规则体系,切实防控风险。票交所发布了一系列业务操作规范,明确了票据市场参与者的准入、信息登记、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的相关要求,建立了票据市场监测指标体系和管理框架。
上海证券报:票交所成立5年来,在系统平台、风险防控机制等领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建设与完善,对票据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汉光:5年来,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我们通过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动票据市场完成了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化市场转型,票据市场生态环境得以重塑,票据市场深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系统建设方面,我们不断结合市场需求,持续完善系统功能,积极推广系统直连,推出点击成交和匿名点击等交易方式,开发再贴现、托管账务和计费等多个子系统,基本建成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
年10月,根据人民银行决策部署,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运营相关的权利义务由清算总中心转移至上海票据交易所,为纸质票据与电子票据融合奠定了基础。年10月,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顺利完成,真正实现了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同场交易,中国现代化票据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票交所重视持续跟踪金融科技趋势,探索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于年上线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着力培养自主科技队伍,成立中票信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提升研发运维实力。
目前,票交所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建设工作,计划将独立的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和ECDS合二为一。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3年时间分步完成,相信这将是下一个5年影响票据市场发展的大事之一。
风险防控方面,票交所从监测分析、信息披露、长效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在风险防控上下了许多硬功夫。在监测分析上,年上线市场监测系统,跟踪分析市场异常情况。年引入工商总局第三方数据,搭建企业信息库,实现对票交所核心系统记载企业信息的定期排查监测。
年,票交所围绕“建立专职的部门、专业的团队、专用的工具、专属的案例库”的工作思路,增配公司监测专业人员,组织50家市场机构建立监测专员队伍,初步建立了包含余起票据案件的票据案例库,优化监测预警平台,将监测范围从金融机构扩展至企业,增强对异常行为的主动监测能力。
在信息披露上,年票交所成功上线试运行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制定出台《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操作细则》。今年以来,票交所积极与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合作,通过实地宣讲、网络宣传等方式多管齐下,加强信息披露平台推广。
截至10月31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已达家(年度商票承兑企业家数为家),覆盖31个省份,披露票据约万张,金额1.57万亿元,公众查询量约万次。自8月1日信息披露正式实施以来,披露金额占应披露金额的92.49%。
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动出台了部门规章《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与交易商协会共同发布了自律规范《票据交易主协议》,先后发布了《票据交易规则》等几十项制度,为市场构建了公平公开的运行机制。
随着市场风险不断出清,企业使用票据的意愿显著增强。年至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5.4%,年超过万亿元。其中,票据承兑和背书金额年均增长23.6%,贴现年均增长23.3%;年末,票据承兑余额14.0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重为4.95%;票据贴现余额8.78万亿元,占同期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10%;全年票据市场交易量64.09万亿元,较年增长22.83%。
创新为魂:
产品体系涵盖票据全生命周期
上海证券报:作为金融要素市场重要基础设施,在重塑票据市场生态和秩序的同时,票交所5年来的业务范围进行了哪些扩展?
宋汉光:票交所成立以来,在做好基本业务服务的基础上,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导向,顺应票据支付电子化、融资线上化趋势,创新产品服务,形成了涵盖票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产品体系,对票据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起到了方向性引导作用。
票据的生命周期包括签发、承兑、支付、贴现、交易等环节。在签发端,票交所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大力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实现供应链票据全生命周期线上处理,提升供应链、产业链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和融资可得性。
在支付端,推出“票付通”产品,在供应链、B2B电商场景下提供票据线上支付功能,提高票据支付安全性,帮助企业盘活票据资产。
在贴现端,推出“贴现通”产品,提供贴现自主询价、系统撮合、线上清算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提高贴现资源配置效率。
在融资端,推出标准化票据,提供以票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支持创设受益证券相关服务,打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
通过推出以上产品,票交所联合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安全、便捷、高效的票据全生命周期创新产品选择,有效促进了票据市场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上海证券报:为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人民银行年提出了“应收账款票据化”概念。随后,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并于今年推出了新版本。该平台解决了企业融资中的哪些痛点?
宋汉光:供应链票据是指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作为电子商业汇票的升级版,供应链票据将票据的签发和流转嵌入供应链场景,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提供了新渠道,有利于促进商票市场规范发展。
同时,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了企业基于实际需要对不同金额进行组合,从而完成支付和融资的需求,解决了持票金额与用票金额不匹配的痛点。
此外,由于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更具可见性,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让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至个基点,为企业有效节约了成本。
年8月,供应链票据平台新版本成功上线。目前,平台已实现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贴现、跨平台背书流转、交易关系信息上传绑定和到期扣款确认等功能,已受理通过18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已有10家供应链平台完成接入,累计注册企业超过家,其中小微、涉农、绿色企业占比65%以上,供应链票据业务总规模超亿元。
上海证券报: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提及票据市场逐步向标准化票据融资模式发展。近年来,票交所在推动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未来将如何继续完善标准化票据业务配套机制?
宋汉光: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作为基础资产,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拓宽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契合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
中小微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票据贴现获得间接融资,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票据在债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融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截至年10月末,标准化票据成功创设58只,金额61.68亿元,目前产品已全部完成兑付。其中,基础资产为未贴现票据的23只,金额15.42亿元,占比为25.0%,原始持票人平均交易利率为3.06%。
在标准化票据业务中,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为市场提供了标准化票据信息披露、基础资产相关服务。一是存托机构开展信息披露时,需向票交所提交创设披露文件、重大事件材料、兑付公告等,票交所完成形式审核后通过官方网站对外披露;二是提供存托机构接入、账户管理、基础资产登记托管、到期处理、清算结算等服务,并推动相关系统改造,实现了存托功能线上处理;三是会同其他基础设施发布《标准化票据存托协议》推荐文本,引导规范标准化票据当事人权利义务,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下一步,票交所将继续做好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的相关服务,完善票据存托功能,建设标准化票据信息披露系统,着力提升标准化票据的规范化水平。
上海证券报:年,票交所正式上线“贴现通”,有5家银行率先试点票据经纪业务。“贴现通”是如何助力企业高效融资的?
宋汉光:长期以来,票据贴现市场未能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企业获得价格信息和实际融资的渠道局限于少数合作银行,市场供需匹配效率不高,滋生了一些民间“票据中介”,诱发了一些风险事件。
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上海票据交易所于年5月推出“贴现通”业务,旨在搭建全国统一的贴现服务平台,引入正规商业银行担任票据经纪机构,为持票企业和贴现银行提供撮合匹配服务。目前,票据经纪机构由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担任。
经过两年探索和发展,“贴现通”业务已累计服务企业1.28万家,接受委托询价票据5.78万张、.06亿元,达成贴现意向票据4.72万张、.67亿元,在引导金融资源纾困中小微企业、提升贴现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贴现通”整合全国金融机构资源,将企业贴现选择面由合作银行一次性拓展至全市场机构,打破供需间、机构间、区域间信息壁垒,切实缓解“三小一短”票据贴现难问题,有效盘活沉淀票据资产。
“贴现通”参与企业中,超过90%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贴现票据中,万元以下的小额票据占比超过65%,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机构承兑票据占比超过55%。
年上半年,通过“贴现通”业务办理贴现票据的平均利率为3.25%,较同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个基点,初步匡算,可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4.73亿元。
二是助推贴现业务数字化转型,提升贴现融资效率。“贴现通”通过机制设计,支持银企线上对接、线上客户准入、跨行免开户贴现等,引导助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简化贴现业务流程,建立了小额票据快速贴现通道。目前,已有近50家贴现机构参与“贴现通”业务,机构类型覆盖银行和财务公司两大类主体。
三是打造“非接触”贴现新模式,助力企业抗击疫情。“贴现通”全流程线上处理机制十分契合疫情期间企业办理贴现业务的需要。企业通过票据经纪机构网银申请业务,贴现机构线上受理,从签订协议到资金到账,全流程均可在线上完成,避免了人员接触。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通过“贴现通”业务完成了复工复产的资金融通。
票据市场新起点:
六项规划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我国票据市场日趋规范,票据市场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票交所对未来引导票据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
宋汉光:伴随票交所的成立与建设,票据市场实现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票据市场的生态环境得以重塑,票据市场深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下一阶段,票交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稳步推动票据市场更高质量发展。年6月,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展规划(—年)》,对未来三年发展做出六项规划。
一是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巩固和优化关键核心系统。夯实基础系统根基,推动票交所系统各基础功能模块的优化升级,探索新技术在票据领域的安全应用,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二是统筹票据市场风险防控,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推动完善票据市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效履行监测职能,强化监测结果运用,推动完善票据风险防控市场化约束机制,有效防控市场风险。
三是围绕票据全生命周期稳妥创新,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下票据市场新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完善票据市场机制、组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票据市场活力。
四是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优化会员服务体系,为市场提供多样化数据产品,开展深度市场研究,加强市场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五是推动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促进票据承兑、贴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税收、会计、评级、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制度的完善,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为建设一流金融基础设施筑牢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业务,提升政治监督和内部审计水平,持续优化员工队伍建设、财务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