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国居民在癌症筛查方面争论不休,有些人觉得是“智商税”,有些人则认为有利无害,可以防患于未然。
我国著名肿瘤院士韩启德,曾经在演讲中表示,并不提倡健康群体做癌症筛查。主要原因在于,即使在早筛过程中查出癌症,也不能明显降低致死率,相当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肿瘤院士说出实情:健康群体一般不建议做癌症筛查
就现实情况而言,医院所设置癌症早筛套餐,价格往往在几千到几万不等,很多普通家庭基本无力承担。
肿瘤院士明确指出,癌症筛查等项目推出,目的在于让居民明确自身有多少概率会罹患癌症,方便早期干预,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但癌症筛查并不意味着价格越贵,效果越好。医学专家明确指出,癌症筛查必须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而非“一刀切”。
健康群体做全套癌症筛查等行为不可取,不仅劳民伤财,甚至有辐射剂量超标风险。所以说,癌症筛查必须视情况而定。
癌症筛查有特定群体与检查方式,不要乱花冤枉钱
——食管癌筛查
40岁以上高危群体、常年抽烟酗酒群体、具有食管癌家族遗传史群体、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域、日常生活中对滚烫食物、高盐食物、粗制食物等情有独钟群体,需要做食道癌早筛。
食管癌筛查以内镜检查为主,通常情况下,高危群体需要每年检查一次。首次检查如果没有明显异常情况,后续可每隔2~3年检查一次。
——胃癌筛查
40岁以上男性群体、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居住在胃癌高风险地区、有胃癌遗传史群体、长期烟酒不断群体,要坚持胃癌筛查手段。
胃癌筛查以胃镜检查为主,高危群体必须坚持一年一检,如无特殊情况,可更改为两年或三年一检。
——肺癌筛查
45~75岁高危群体、嗜烟如命群体、长期受二手烟环境污染群体、经常在特定化学环境下工作人群、慢性肺病患者、肺癌家族史群体,要把肺癌早筛列入生活清单。
肺癌早筛,以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主,高危群体需要一年一检。
——肝癌筛查
45~75岁男性群体、50~70岁女性群体、曾经罹患乙肝或丙肝患者、有肝硬化病史患者、存在肝癌家族遗传史群体,要认识到肝癌早筛重要性。
肝癌筛查通常采用联合检测方式,以甲胎蛋白血清监测为主,腹部超声波为辅。高危人群一旦查出恶性肿瘤苗头,就要联合其他方式进行精准判断。
——结直肠癌筛查
男性群体超过40岁、便常规检测有阳性指标、常年超重或肥胖群体、具有结直肠癌家族遗传史群体,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
通常情况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需要采取两种检测方式:一是肠镜检查,二是便常规监测,以5~10年为时间节点。
——乳腺癌筛查
主要针对女性群体,早于12岁月经初潮、晚于55岁绝经、有乳腺病变家族史、曾经查出乳腺结节患者,都要早做癌症筛查。
女性群体做乳腺癌筛查,需要视情况而定:低风险女性要做乳腺超声,1~2年检查一次即可;高风险女性需要采用乳腺超声联合X射线扫描等形式检查,一年一检较为合适。
30%以上癌症可实现有效预防,早期症状千万别忽视
四川大学著名肿瘤科主任明确指出,部分癌症来临前,机体会打出“求救信号”,如果能重视早期不适感症状,或能有效预防癌前病变。
——体重不明原因骤降
患者目前若无科学减脂计划,却在此后6~12个月内,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情况,甚至体脂率降低5%左右,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排查。
如果常规体检报告中,血常规、血糖、甲状腺、胃肠道等均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要警惕癌症苗头。
——体表出现不明原因肿块
部分癌症患者,早期症状表现为体表不明原因肿块增生,在肩颈、腋下、腹股沟、乳腺、生理部位比较明显。
如果上述不明原因,肿块出现短时间内迅速增生,并伴随肿痛情况,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也要早做预防。
——排便习惯改变
临床案例中,部分肝癌、胃癌或胰腺癌患者,病情加重前存在排便习惯改变问题:要么长时间便秘,要么腹泻不止,甚至有患者在腹泻与便秘之间来回切换,痛苦不堪。
——持续性干咳
持续性干咳现象,在早期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或肾癌患者身上较为明显,与恶性肿瘤压迫周边神经组织脱不开干系。
——不明原因剧烈疼痛
少数癌症患者早期已经出现癌细胞转移、扩散迹象,恶性肿瘤与周边组织粘连,甚至部分附着在骨骼上,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压迫性疼痛感。
总而言之,癌症并非绝症,可通过早期检查干预等手段实现临床治愈。
由此可见,定期检查的确有利无害,但也要谨防癌症筛查等“智商税”,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医生,作出个性化检查方案,避免乱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