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持续更新备考考点总结,以下内容是本人吐血总结,欢迎转发!
关于备考经验的总结:1.官方教材务必要选购
2.刷题软件必须多刷题推荐APP
3.及时问答,遇到不懂的随时问老师
4.错题总结,做错的题,一定要收藏手抄
5.考前狂背打印装订,适合冲刺突击
年初级会计职称考点总结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应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能。
基本职能:核算、监督
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3、会计基本假设(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
①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②法律主体(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人);
③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部分也可以是会计主体;
④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⑤母公司、子公司、总公司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分公司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①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②会计上的一系列处理方法和原则的基础是持续经营;
③企业一旦进入清算,就不再适用持续经营,应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④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3)会计分期:
①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②分类: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年度期间是从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短于一年的称为中期;
③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4)货币计量:
①会计主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不管记账用什么,财报一定是人民币)
4、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而非实际收支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1.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真实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财务报告附注中予以说明。
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融资租赁的设备要确认为企业资产反映了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①对企业资产计提各项准备、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反映了谨慎性原则。
②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属于滥用谨慎性。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①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②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③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6、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7、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一财产物资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特点: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以后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实务中,重置成本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实务中,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实务中,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摊余成本计量。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多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当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8、会计等式
9、账户与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②区别: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没有结构和格式。
在实际工作中,对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可以相互通用。
10、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①发生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②余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
1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保证所有账户均已计入试算表;
②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
③即使发生额和余额试算平衡,也不代表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如:
a.重记、漏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增加或减少,借贷依然平衡;
b.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c.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d.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
e.某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销,借贷仍然平衡。
13、对账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一般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余额合计
②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辖的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相等。
③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
库存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核对
④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会计部门各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有关明细账进行核对。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①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②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③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④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14、错账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
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签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错误的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以只更正错误的部分。
如记账凭证中的文字或数字发生错误,在尚未过账前,也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①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所引起的记账错误。
更正时,先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摘要栏注明“注销×月×日×号凭证”,并用红字登记入账,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摘要栏注明“订正×月×日×号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②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记账错误。
更正时,按多记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账户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号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3)补充登记法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
更正时,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账户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充×月×日×号凭证”,并据以记账。
15、三种账务处理程序优缺点及范围对比总结
16、库存现金(盘盈、盘亏)账务处理
(1)盘盈
①发生盘盈: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经批准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
其他应付款(应付未付)
(2)盘亏
①发生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②经批准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管理费用(管理不善、无法查明原因)
其他应收款(赔偿)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7、银行存款的核对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记账依据。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8、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
1.存入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银行存款
2.使用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
3.余款转回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18、应收票据
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均通过“应收票据”科目进行核算;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19、应收票据的核算
(1)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
借:应收票据(面值)
贷:应收账款
(2)因企业销售商品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面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如果取得的是带息应收票据,月末计提利息:
借: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贷:财务费用
(4)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款项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面值+利息)
(5)企业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取得所需物资时: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差额)
贷:应收票据(面值加利息)
银行存款(差额)
(6)贴现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票面金额)
20、应收账款的内容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属于应收账款的范围,但不属于企业的收入。
21、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1)企业销售商品等发生应收款项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企业代垫付包装费、运杂费时: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
(3)收回应收账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22、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1)企业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直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3)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23、应收股利的账务处理
(1)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按享有的份额: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①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②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银行存款(持有的其他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其他货币资金(通过证券公司购入上市公司股票形成的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
贷:应收股利
24、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
应收利息科目的借方登记应收利息的增加,贷方登记收到的利息,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应企业尚未收到的利息。
①期末计提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②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25、其他应收账款的内容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26、应收款项减值
(1)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应收款项减值只能采用备抵法,不能采用直接转销法。
(2)企业需要针对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项考虑期末计提减值;而不仅仅是针对应收账款计提减值。
(3)账面价值=账面原值-备抵账户
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应收款项账面原值-相关的坏账准备
27、坏账准备账务处理
(1)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冲减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3)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4)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28、相关业务发生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影响
29、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1)基本账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交易费用可抵扣的增值税)
贷:其他货币资金等(支付的总价款)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
①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或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②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企业只有在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取得的股利或利息收入并计入当期损益:
①企业收取股利或利息的权利已经被确立(如被投资单位已宣告);
②与股利或利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③股利或利息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①股价或债券价格上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股价或债券价格下跌做相反分录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投资收益(或借方)
(5)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1.转让金融资产当月月末
①如产生转让收益,按应纳税额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②如产生转让损失,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
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贷:投资收益
2.年末,如果“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有借方余额说明本年度金融商品转让损失无法弥补,不得转入下年。
借:投资收益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30、存货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3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四种)
(1)个别计价法
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
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但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结存存货成本=本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本月月末存货数量×本月月末材料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32、(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1.购入环节
(1)单货同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单到货未到:
单到时: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3)货到单未到:
月末仍未收到单据时,材料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
等单据到后按“单货同到”进行会计处理。
(4)采用预付货款方式采购材料: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发出环节
(1)用于生产经营: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消耗)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消耗)
在建工程(工程项目消耗)
研发支出(研发环节消耗)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2)用于出售: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33、(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基本账务处理:
(1)按实际采购成本作如下处理: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或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差额为购入时的超支差;贷方差额为购入时的节约差。
(3)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4)期末结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节约差为“-”表示。
34、包装物的内容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1.生产过程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生产成本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销售费用
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他业务成本
4.出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其他业务成本
5.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销售费用
35、包装物的账务处理
按计划成本核算包装物,在发出时,应同时结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1.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2.出租(一次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3.出借(一次摊销)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4.出售
(1)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
(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2)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
(或借方,计划成本核算时)
36、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1)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2)支付加工费用、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3)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
(4)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按规定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准予抵扣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等
(5)收到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物资,按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方)
37、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生产型企业)
38、库存商品的核算(商品流通企业)
1.毛利率法
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销售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1-商品进销差价率)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39、存货清查
存货清查发生盘盈和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核算时分两步:
第一步,批准前调整为账实相符,即将账按实物数量进行调整;
第二步,批准后按规定结转处理。
盘盈时:
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自然灾害等原因除外)
批准处理后:
借:管理费用(管理不善)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0、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转销情况,跌价准备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结果大于零为当期补提;小于零应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
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即: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41、外购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入账成本的确定
入账成本=买价+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税金+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专业人员培训费不构成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取得时:
借:固定资产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①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②支付安装费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③耗用人工或材料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
④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42、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①固定资产原价
②预计净残值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④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①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②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但不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
4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③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
④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下月起不提。
②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仍提折旧(税法不让提)
③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4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四种)
①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方法一: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价×%
方法二: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②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净残值率的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④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45、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
研发支出(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46、处置固定资产
基本账务处理:
(1)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至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清理费等支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3)残料变价收入(入库)以及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取得处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5)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产生的清理净损益,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因已丧失使用功能、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②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或作相反分录。
47、固定资产的清查
(一)固定资产盘盈
按前期差错进行处理:
借:固定资产(重置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二)固定资产盘亏
基本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8、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8、库存现金、存货及固定资产清查的账务处理总结如下:
49、无形资产的取得
(1)外购无形资产(同存货、动产)
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
①发生研发费用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②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③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如果无法可靠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50、无形资产的摊销
(1)摊销范围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
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摊销方法
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4)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企业自用或未指明用途的无形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的无形资产)
制造费用(用于生产产品的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51、无形资产的处置
(1)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处置损益)。
基本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资产处置损益(或借方)
(2)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基本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52、无形资产减值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同固定资产。
53、长期待摊费用
基本账务处理:
借: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等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如果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