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被宣判仅剩1年生命到肿瘤残留率l
TUhjnbcbe - 2024/4/26 18:15: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9238381.html

从确诊食管癌、一度被医生“宣判”最多仅有一年生命,到成功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镜下肿瘤残留比例不到5%,且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顺利接受免疫治疗,现在整体状态明显改善。短短数月内,张爸爸(化名)的人生几经反转。幸运的他如今已等来了可预见的最好结果。他所经历的一切再一次证明了前沿标准的抗肿瘤治疗方案以及多学科会诊(MDT)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意义。

(从左至右:患者张爸爸、国内知名胸外科专家李志刚教授、嘉会胸外科李隽医生)

多学科会诊让医生围着病人转

“今年夏天,父亲吃饭时老是出现噎住、呛咳和胸痛的症状,短短数月内体重明显下降。母亲带着他去了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后提示是食管癌。”据女儿小张回忆,医院的医生告知母亲,张爸爸的情况并不理想,预计只剩下一年的时间。面对晴天霹雳般的诊断打击,与很多有着类似遭遇的老人一样,张爸爸最初并不愿接受自己罹患癌症的现实,但对于癌症治疗感到迷茫和恐惧,从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作为护士的小张并不愿意就此摊开双手,任凭肿瘤一步步侵蚀父亲的身体。她决定带着父亲前往自己所工医院,听听国内知名胸外科专家李志刚教授的建议。

回忆起与张爸爸的初次见面,李志刚教授对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虚弱”。“看得出来,肿瘤在他的体内发展了有一段时间了,对于食管的压迫造成吞咽困难,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进食,导致他身体虚弱、精神不好、样貌消瘦。”经过CT影像、血生化、病理会诊等一系列检查之后,张爸爸的病情被确认为食管中下段鳞状细胞癌,癌症已进入局部进展期,侵犯了食管周边的软组织。“在国内,60%以上的食管癌初诊结果都是局部晚期,在部分相对偏远的地方比例更高。这类病人的治疗模式较为特殊,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预期,因此更需要MDT团队的讨论。”

而在这起案例中,还存在着另一难点——在确诊食管鳞癌的过程中,医生们还在张爸爸的肺部意外发现一处小结节。“结节直径约为1厘米,无法直接判断为良性或恶性。病人有多年吸烟史,该部位既往体检中也曾发现一枚肺小结节,此次复查结节有增大趋势,很难判断结节究竟是否为食管肿瘤的转移灶。”据主要负责张爸爸内科药物治疗的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医师李泓介绍,这一肺部结节的性质将直接决定张爸爸的治疗方向与预后效果,“如果肺部结节与食管肿瘤相关,则意味着患者已进入食管癌四期,治疗预期将以与癌共存、改善生活质量为主,预后会更差。如果两者并不相关,则张爸爸仍有手术根治痊愈的希望。”

为此,医院在第一时间组织了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营养科、影像科等诸多团队参与的多学科会诊。不同领域的医生们几经讨论,最终就治疗方案达成一致。患者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确认结节性质。第二天,张爸爸肺穿刺就顺利完成。2天后病理提示该结节为良性。“如果不是MDT,治疗的方案可能完全不同,也可能耽误更多时间。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中,病人需要挂不同专科的门诊,听取不同医生的针对独立领域的专科意见。对于相对复杂的病例,当专家们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问题就被抛给了患者及家属。”在李志刚教授看来,MDT的好处就是,让不同科室的医生同处一室,共同对病情发表专业看法。高效分析解决分歧,将最终统一意见给到患者,真正做到“让医生围着病人转”。

(医院组织多个科室参与多学科会诊)

最新医疗指南引领前沿治疗手段

有别于传统认知中的“恶性肿瘤都是先手术再放化疗”,医院的医师团队根据最新医疗指南,为张爸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先通过放化疗的方式为其进行新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根治性外科手术。

“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在动完刀后就‘丢了半条命’,接受内科治疗的耐受能力会明显下降。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能极大地提高整个治疗的有效性及根治率。”李志刚教授表示:“根据CROSS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新辅助化放疗+手术模式的生存率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手术治疗方案。”据参与手术的嘉会胸外科李隽医生介绍,在张爸爸的案例中,新辅助治疗还有另一重大意义,“患者食管内的肿瘤与主动脉的边界非常模糊,而在新辅助治疗后,两者间产生了微小的腔隙,相对降低了外科手术的风险。但是这台手术依然是一起高难度的复杂手术。”

患者MDT讨论后即开始了术前新辅助化放疗。在医院肿瘤中心,从患者CT定位到放疗计划出炉不超过24小时,患者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就开始了治疗。化放疗的过程中,肿瘤内科医师、放疗科医师、营养师及临床药师配合非常到位。治疗前评估患者营养及进食情况给与支持方案,治疗中对于放射性食管炎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进行了及时处理。大约一个半月后,张爸爸顺利地完成治疗,进食有改善,再无胸痛表现,体重稳中有升。张爸爸表示,原以为治疗会非常辛苦,自己多半难以承受;没想到在大家的帮助下,“翻过了第一座大山”,对于接下来的手术关,他反而有了更多的信心。

之后,经过约六个小时的漫长手术,张爸爸顺利离开了手术室。根据病理科仔细镜下评估,切下的组织标本中他的食管肿瘤细胞出现大量泡沫样坏死表现,活性残留仅剩下原肿瘤的不到5%,清扫淋巴结仅1枚阳性。在李隽医生看来,这一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案背后,有着太多人的贡献。“由于患者的肿瘤位于食管,营养科在术前就开始提供支持,保证他的身体足以坚持完成整个治疗流程。手术之前,患者已处于营养不良阶段,未切除的病灶仍影响每日进食,还要承受化放疗的挑战。手术之后,患者不仅能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甚至还要不断增重,这在食管癌的全方面管理案例中是极具挑战的。”李隽医生表示,“另一方面,患者本身白细胞指标偏低,抵抗力较差,术后又因插管产生大量分泌物,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而需要有人及时为他拍打背部帮助患者咳痰,并鼓励他多起身走路,以降低感染风险。在术后康复的过程中,医院护理团队做了大量细致又重要的工作。”

从最初带有放医院接受治疗,到如今对医生们建议的配合采纳,张爸爸的转变也源于医护团队真诚的态度。“每次看诊,医生们都会很详细地向父亲介绍手术及药物、放射治疗方案。手术前李志刚医生将每一刀的位置画给我们看,手术后李隽医生也一直来病房里看望父亲的恢复情况,并告诉他后续的注意事项。肿瘤内科医生每日询问有关不良反应、营养、癌痛等各种细节情况,放疗科医师和技术员每日认真协助摆位照射。”据小张介绍,作为女儿的自己已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心态与身体正一步步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而这也让她与家人对后续的治疗更加充满信心。

术后4周左右张爸爸进行了再次全面检查。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良好,自身体能状况也进一步改善。MDT团队再次进行了讨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一年。李泓医师表示,这是基于年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的CHECKMATE-研究的重要成果。该研究的临床意义是免疫治疗单药已替代传统化疗成为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及术后治疗耐受性。术后6周左右,张爸爸健步如飞、心情愉悦地出现在嘉会肿瘤中心日间病房,每两周一次约30分钟的静脉输液,他感觉毫无负担。由熟悉的肿瘤内科团队随访监控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他表示非常放心踏实。

张爸爸由衷地表示:几个月前看医生的心情非常低落,觉得整个世界都灰暗了。医生描述病情很重,自己对于疾病也不够了解,想得一多身体更不舒服。真是没想到几个月后和医生们的沟通,更多的是康复痊愈的希望,之后要注意的细节,随访的要点。感觉自己很快又会回到正常人的状态,简直是天差地别。小张也表示对于整个家庭,这也是绝对不一样的意义。

类似张爸爸的病例,医院还有许多。标准、前沿、符合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理念、优秀的行业专家和团队、高品质的治疗服务细节、以及人文关怀,是嘉会一直以来秉承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也是每位患者和家属应该得到的尊重和体验。希望新年伊始,每位在抗癌路上努力的病友和家属能树立信心,顺利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被宣判仅剩1年生命到肿瘤残留率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