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之际,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接受经济之声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人物访谈《进击四十年》的专访,分享了招商银行的成长故事和对特区发展的希冀。
招商银行年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蛇口,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成立33年来,招商银行始终坚持“因您而变”的经营服务理念,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在《财富》世界强榜单中,招商银行连续9年入榜,年名列世界第位。
很多改革“第一”出自深圳
经济之声:感谢马蔚华行长接受《进击四十年》的采访,能回忆一下您第一次到深圳是什么时候吗?因为什么事到深圳去?
马蔚华:当时我在人民银行工作,在人民银行从事货币*策方面的工作,那次去深圳是总结招商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经验。
经济之声:哪一年第一次到的深圳?
马蔚华:大约是在年。那个时候深圳特区建设正是轰轰烈烈进行,不过从深圳到蛇口还没有现在的深南大道,下完雨还是很泥泞的道路。招行就在蛇口,好像就三间房,几十个人,感觉像个小信用社。但是他们给我介绍招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当时是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上的做法,我们准备推广招商银行的这个经验。
这时我才了解,虽然这个银行还小,但是机制、治理结构都是很先进的。当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而且是专家治行,还有“六能”机制。现在看都是司空见惯了,但那个时候能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当时招行给我的印象就非常不错,但是没想到10年以后我到招行工作了,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经济之声:深圳那个时候给您的印象是什么?
马蔚华:深圳当时是热火朝天,特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深圳当时在全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那时候中央为推动特区建设给了很多*策,很多在内地不能做的事,在这里都可以试验。比如第一个股份制企业在深圳,第一个股份制银行在深圳,第一宗土地拍卖也在深圳,很多的改革第一都是出自于深圳。
“因您而变”的招商银行
经济之声:从年到年,您在招商银行工作了14年,这14年也是招商银行进步特别快的14年,从一个地方性的小银行坐上了国内银行的第6把交椅,位列工、农、中、建、交之后,而且年招商银行进入了世界强。所以有人就非常惊讶,招商银行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快速的进步?
马蔚华:第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很迅速,这个社会需求对银行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第二,深圳这块热土,能支持你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包容失败,所以在这里可以试验很多金融创新。
第三,很重要的是招商银行我所经历的几任董事长,还有我们现在是三任行长,承前启后,把招行的战略、管理和文化一以贯之,这是招行成长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关爱,还有全体员工的努力奋斗。
如果说在这1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一个飞速的发展,首先是对招行定位战略的判断,当时选择的是零售、小企业和非利息收入,就是服务性的金融业务。那时候其他银行都是批发业务、大客户、利息收入。
为什么这么选择呢?因为是当时有几个判断。第一,那个时候社会融资总量90%以上是间接融资,银行的贷款就是间接融资,当时比例很高。但我们认为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变化,资本性的脱媒一定发生,就是间接融资一定会逐渐被直接融资所取代,股票、债券、基金等会大大增加。如果这,你去竞争批发业务,份额会减少。
第二,那个时候还没有利率市场化,虽然当时利差很高,但是分析这个利差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会逐渐地降下来。
第三,那个时候还没有对资本的约束,但是从国际上看,《巴塞尔协议一》已经出台,对银行一定有资本的约束,而批发业务是百分之百会消耗资本的。当时也同时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财富的增长,当时已经有了两位数的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零售业务,特别是财富管理的业务,将来会有广阔的前景。所以做零售业务会比做批发业务更有前途。
当时招行并不具备做零售业务的条件,因为网点很少,只有几百个,大银行都几万个网点。做零售业务必须要有网点,而且必须要有很多员工,必须不断地投入。但是当时IT、电子化的金融条件比较好,我的前任行长在这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虽然招行当时只有9个分行,但是可以通存通兑,可以连接,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所以管理层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就确定了未来的战略——零售业务、中小企业和非利息收入,这也是招行历史上第一次转型。那个时候外边的同业看不懂,你们去搞零售业务就要不断往里投入,在几年内成本的因素比较大。但是认为做业务应该看到前途,看到未来,我当时说,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这20多年过去了,招行在零售方面一路创新,不断地拓展,发展零售对招行的行稳致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击四十年》专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焦浩摄)
经济之声:刚才您也讲过招行在很多创新方面是先行先试地走出了第一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在那样的环境下,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您能够下这样的决心做出这样的创新举动呢?
马蔚华:首先是招商银行一成立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银行,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企业法人做股东的银行。当时招行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创新,如果你的产品不比别人强,服务不比别人好,那就没人到你这儿来,所以招行必须得通过产品创新,通过优质的服务来吸引社会的需求。
我们有一个“因您而变”的口号,这也是招行的文化理念,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改变自己。我记得刚开始很简单的创新,比如说当时银行普遍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所以一开始就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客户进来以后有座位、叫号、别人下班的时候我们开门,后来又送茶水、咖啡,甚至送牛奶,下雨送伞,很多市民看到都很惊讶,这可是新鲜事。
到了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发生变化了,比如需要零时差、零在途,需要金融超市,需要量身定做。招行比较早地推出了适合互联网需求的这套金融业务,又走在了前面,一卡通、一网通、金融超市、网上银行,满足了客户的新的需求。所以你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研究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留住客户,客户才能离不开你,喜欢你。
经历转型升级的深圳
经济之声:您做招商银行行长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深圳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情都融化在这里”,这是特别有情感的一句话。您是如何看待招商银行和深圳这种互相成就、互相滋养的关系,深圳为什么会有这么肥沃的企业生长的土壤?
马蔚华:也有人经常问我,假如招行不在深圳会怎么样?我说那可能我不能确定,但是我首先确定的是,深圳是养育招行成长的一块热土,招行诞生在深圳,这本身就是深圳能够大胆改革的一个尝试。
另外一个就是深圳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今天可以说创新是深圳的灵*,是创新给了深圳生生不息的动力。就是因为先行先试,这是深圳的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口号和用语,所以才能大胆地去试许多改革、许多创新。
再有深圳和香港比较近,所以也很容易了解到国际银行的这些最先进的经验。你看招行最早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分类,很多金融市场的创新产品,通过香港能够最先学过来,这样也走在前面。所以深圳有很多这方面的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济之声:但是这40年深圳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看到其中也有波折,所以深圳也在转型,招行也在转型,您在招商银行就主导了招行的几次转型?
马蔚华:两次转型,零售业务转型是第一次,招行的第二次转型实际上是一个管理的转型,管理更精细,更科学的转型,这个转型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经济之声:在深圳,曾经也有过一个“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讨论,当时其实就在孕育一种转型。您是怎么样看待招行、深圳,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转型升级的这样一个过程?
马蔚华:“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讨论确实在深圳引起过很大反响,那个时候是年,深圳当时一个70后的网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质上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深圳、对未来的一种彷徨。当时的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有的产业结构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新的产业还没有形成,所以表现出不像原来那样一帆风顺,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一些竞争力减弱,有一些机构外迁。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向哪走,是整个深圳市民都很关心的事。
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深圳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从最开始选择定位做外贸很赚钱,后来“三来一补”又变成一个实业、制造业,从深圳制造又变成深圳创造,这个时候深圳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当时深圳确实面临一种新的抉择。“深圳你被谁抛弃”这封信引起了深圳各方面的大讨论,但深圳很快地通过分析找到了发展方向,瞄准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这和这次讨论都是有关系的。
《进击四十年》专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焦浩摄)
银行服务小微企业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您也讲过一句话,说中小企业融资是全球性的难题,不是银行想做好就能做好的。现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也是我们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银行业如何才能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去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体会到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呢?
马蔚华: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小企业和一个大企业相比,大企业的风险分析显而易见,有很多的信息披露,如果是上市公司,还有报表。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往往很不对称,你如果去把这个中小企业的信息全部尽职调查完了,可能成本也上去了。所以一般来说银行会很顾虑给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和成本。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中小企业的风险大、信息不对称,所以风险有时候判断确实不那么准确,银行员工有时候也会担心被追究责任,而做大企业这方面责任就会小一些。所以这是过去我那个时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今天这个问题在逐渐地解决,包括普惠金融都有了很好的方法,这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比如一位客户,现在智能手机就能够提供很多信息,通过大数据就能判断这位客户的风险程度,决定对他的贷款决策。这样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会大幅度降低,成本也会随之下降,所以现在很多专门做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机构反而有很好的盈利能力。
经济之声:所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不只是有意愿就可以了?
马蔚华:还要有手段。,你光有意愿不行,还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第二要有先进的手段,还要有一套鼓励你的员工去大胆地给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
经济之声:如果让您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您心中的深圳,会是什么?
马蔚华:创新求变。深圳一开始就肩负着先行先试的使命,所以不创新就不能试成功。创新是深圳的名片,是这个城市的灵*,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经济之声: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越发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