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21 22:06:00
来源:谭谈市场“我也不看什么MLF或者利率回调了,只是简单提示两点:1.现在利率没有16年那么极端,2.不是利率不下调导致了16年的抛售,而是利率上调,这是本质上的区别。”7月社会融资规模着实让市场吓了一跳,与6月2.2万亿的恢宏相比,7月1万亿的数据太小家子气,环比腰斩的数据也的确令分析师们动容,不过市场不算特别给力,数据出来盘后10年下了2bp,今天全天又下了1bp,3%整数大关还是没破。30年倒是下的欢脱,但那是“收利差”的逻辑,基准利率动不了,钱又多,负债成本下不去,自然只能去干利差。基准下不去,短端资金价格又被钉死,市场的谨慎劲儿就上来了——如果不是今天30年国债引领市场,谨慎和猜疑劲说不定能让10年国债回吐数据后的涨幅:年7月也是资金价格下不来,也是社融腰斩之后经济数据不好,也是30年国债利率下行,市场疯狂收利差。回看历史,年8月正好是牛市的终结,随后磨磨蹭蹭到11月,牛市全面瓦解。今年也要来这么一波?真要这么机械类比,社融环比腰斩也不止16年7月,往近了说去年10月社融也腰斩了,那可是开启了债券的一波牛市,凭什么现在就要类比到年呢?因为30年债券收益率下得多?用“社融腰斩、短端不下、30年狂下”来类比今年是16年7月,第一个理由就站不住脚:因为季初社融环比腰斩是传统强项啊!更何况,在扣除年初大量套利票7月到期的影响后,19年7月并没有特别出格,在近6年来7月的环比下滑中也是个中游水平,与过山车一般的16年环比不可同日而语。只看社融当然没什么意思,要知道年6月是经济复苏的起点,工业增加值已然复苏,PPI也早已从多年的紧缩周期中恢复回来,经济动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修复。(M1与M2剪刀差、CPI与PPI周期均不支持经济走强,货币收紧的前景)不论是投资还是研究,重要的不是解读或者分拆数据,而是理解我们所处的周期,如果非要拿现在的情况去类比当年,那么宏观数据上看,更像是年末端而非年7月——那个时候30年在两个月时间里下了30bp呢。当然,从市场走势上看,今年和16年8月确实相似——7月金融数据不好,大概率经济数据也不好,10年都下不去,整个曲线也很平,所以市场追着还有利差的30年猛干,这么相似,产生些联想也是正常的……这显然就是把现象当结论,把相关当因果,本末倒置了。市场在什么情况下会收利差?当然是在短端资金面被钉住,但宏观经济形势又比较疲软,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金融市场甚至少量金融机构身上,难以传导,造成了一个“钱多不便宜,有指标没需求”的局面,买无可买,那就把曲线做平。说穿了,就是个简单的牛市走法,从牛陡到牛平……所以下一步就是熊平了?谁告诉你一定是熊平,就不能又是牛陡吗?短端资金价格是整条利率曲线的锚,也是因为目前短端利率下不去,才影响了长端利率的走势,整体收益率曲线下不去,那就只能在个别点位上下功夫。所以,现在资金价格下不去,债券就要跌了?还是用某些自媒体的话说,要和央行扳手腕了?如果真这么想,这不仅仅是本末倒置的逻辑问题,这是记忆力有问题。观察央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