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证报
四连降之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降至“地量”。
7月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1%保持不变,但交易量创出年2月以来新低。
业内人士分析,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连续缩量,恰恰说明月初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资金面比较宽松。人民银行适量减少资金投放,有助于引导流动性回归合理充裕。
4日上午,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上,中短期限的债券回购利率纷纷走低。
再现“迷你版”操作
据统计,在开展操作的情况下,历史上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单次最小规模为10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还开展过单次规模为20亿元、30亿元、50亿元、80亿元、9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
最近的例子是在年1月,当月人民银行多次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
业内人士介绍,当公开市场逆回购单次操作规模小于或等于亿元时,基本处于象征性操作状态。此时,资金面大多比较宽松,在市场上融资较为容易,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供给流动性的需求不大。
当下,正处于季度初,市场资金面比较宽松。
月初资金面宽松
7月1日以来,市场资金面迅速回归宽松。民生银行编制的反映市场资金面松紧程度的资金情绪指数显示,7月1日,该指数跌至30,为今年以来最低。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7月4日上午,银行间市场中短期限的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纷纷走低。
截至11:30,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跌约1个基点至1.41%,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跌逾10个基点至1.57%。
上午,上交所短期限债券回购全线走低。其中,隔夜回购GC加权平均利率下行29个基点至2.06%。
市场人士解释说,季末财*支出力度较大,预计经过6月底财*资金集中投放,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已回到较高水平;同时,前期监管考核、地方债集中发行等因素的影响消除或减弱,使得短期市场资金面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人民银行顺势减少资金投放,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在合理充裕水平,体现了不搞“大水漫灌”。
一些市场机构分析,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好转,以及前期*策效应显现,经济基本面呈现恢复向好势头。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条件仍有望保持相对宽松,但预计流动性充裕程度难以超越今年5-6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