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日前在其主办杂志刊发《年银行间市场运行报告》(下称《报告》)称,去年债券市场经历三轮大跌,四季度收益率创三年多新高。
根据《报告》,年,银行间市场累计成交.8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债券市场成交.1万亿元,同比下降17.6%。从债种来看,同业存单仍然位居各类成交占比的首位,其次是*策性金融债和国债。
年债市遭遇三轮大跌
《报告》指出,年全年来看,在去杠杆、抑泡沫、防风险大背景下,债券市场持续走熊。分阶段看,债市共经历三轮大幅下跌行情。
第一轮发生于1月至2月上旬,受上年末财*部出台资管产品缴纳增值税*策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资金面紧张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超过40个基点。随后,市场出现小幅反弹。
第二轮大跌发生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央行再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银监会密集颁布多项监管与自查文件及强劲经济金融数据共同推动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近40个基点。5月至9月,债市相对平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6%附近窄幅波动。
第三轮大跌发生于10月至11月中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上行近40个基点。
《报告》称,此次大跌背景较为复杂,包括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金融数据超预期、债市供给增加而需求疲弱、海外市场收益率上升、“一行三会”出台资管新规以及非银机构交易盘止损形成踩踏等等。在这一阶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升破4%,10年期国开债盘中升破5%,创下自年10月以来新高。此后,市场情绪略微缓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9%附近小幅震荡。
截至年年末,1年、10年期国债收于3.79%和3.88%,较年初分别上行和78个基点,期限利差收窄26个基点至9个基点。国开债较国债调整幅度更大,1年、10年期国开债收于4.68%和4.82%,较年初分别上行和个基点。信用利差走扩,5年期AAA、AA+、AA级企业债与同期限国债利差分别扩大58、47和36个基点。
资金利率全线上涨
从流动性来看,全年维持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行后保持平稳。
回看年央行对货币市场利率的一系列操作,全年保持了中性的货币*策取向。去年1月24日,央行开展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上行10个基点;2月3日,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7日与1个月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上调10个基点,隔夜SLF利率上调35个基点;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再次上行10个基点;12月14日,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小幅上行5个基点。
同时,人民银行尽力维稳资金面,在去年1月下旬,为保障春节资金需求,创新开展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10月下旬,人民银行启用2个月期逆回购操作,旨在熨平财*因素的季节性扰动。
但总体来看,叠加着强监管、防风险等多重影响下,资金利率水平也不断上涨。
《报告》统计,年末,隔夜、1周、3个月及1年期Shibor较年初分别上行63、37、和个基点至2.84%、2.95%、4.91%和4.76%,隔夜拆借加权利率(IBO)上行67个基点至2.92%,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上行个基点至5.42%,存款类机构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DR)上行42个基点至3.09%。
《报告》称,年,货币市场成交.3万亿元,同比微降0.3%。其中,信用拆借成交79万亿元,同比下降17.7%,质押式回购成交.3万亿元,同比增长3.5%,买断式回购成交28.1万亿元,同比下降14.9%。
“债券通”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
尽管市场表现不尽理想,但年债券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方面的进展可圈可点。
首先是建立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6月21日,央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年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债券通”正式上线。7月3日,交易中心正式推出“债券通”交易服务,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此后,“债券通”业务快速发展,市场影响稳步增加。
年7月,为配合“债券通”上线,境外参加行入市范围进一步扩大。香港地区人民币购售业务境外参加行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后,即可自动获得“债券通”中“北向通”业务香港结算行资格,为境外投资者办理“北向通”外汇资金兑换,由此产生的头寸可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截至年末,银行间外汇市场境外机构共81家,其中“债券通”香港结算行20家。
与此同时,债券评级市场也宣布开放。7月,人民银行正式宣布,放开境外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业务。
《报告》显示,截至年末,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券种以国债、*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为主,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