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经济新闻
疫情之下,国内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今年2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上交所、深交所及交易商协会联手推出“疫情防控债”这一特殊享受“绿色通道”的债券类型。
自2月6日,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首只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以来,截至3月1日晚,全国共计发行疫情防控债只,总发行金额.06亿元(仅包含标明金额债券)。
新京报记者梳理只债券后发现,除银行业外,疫情防控债发行规模靠前的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非银金融以及建筑材料,已发行金额均在亿元以上;从地域上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债次数位居头部,北京、浙江、广东分列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疫情防控债名义上为用于疫情防控,但实际上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主要还是用于偿还有息负债。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近60只防控债属于“贴地发行”,即恰好仅一成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相关。
此外,在企业积极发债应对疫情的同时,其后续偿付风险依旧存在。部分发债企业主体评级并不稳定,资产负债率也处于高位。有券商表示,虽然有*策支持,但疫情防控债并不是“兜底债”。
疫情债加速发布
只债券平均利率仅3.1%
2月1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强调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
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债券交易商协会、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多项涉及债券市场疫情防控的文件,并正式确定“疫情防控债”这一特殊享受“绿色通道”的债券类型。
根据债券交易商协会解读,当前可以发行疫情防控债的企业有三类,分别为湖北省等疫情较重地区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企业及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企业。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其界定对象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此后不久,上交所又将仓储、邮*、体育和娱乐业囊括其中。
疫情防控债自“出生”时起即受到投资者追捧。据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等人统计,疫情防控债发布发行规模上有一个加速过程。2月3日-2月7日,市场上只发行了7只疫情防控债,计划发行规模41亿元;2月10日到2月14日(节后第二周)共发行了34只疫情防控债,计划发行规模亿元;2月17日到2月21日(节后第三周)共发行了66只疫情防控债,发行规模亿元。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两点原因:一方面,疫情防控债受*策支持,机构投资者认购时也有相应国家号召的因素。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债享有诸多便利,相较于银行借款,不仅发债效率高,且利率上也比银行低很多,企业也有动力去借新还旧。
通过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场上已经公开发布的疫情防控债有只。而这只债券的初始票面利率平均值约为3.1%(部分债券未出现利率数据故未纳入统计),而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年前三季度,五家大型银行平均贷款利率是4.75%。值得一提的是,其中62只债券利率甚至在2.5%以下。
除银行外
交通运输业发债次数最多
从行业角度梳理,已发防控债券企业中,银行业占据绝大部分比重。根据wind数据统计,只债券中,银行发行的债券共为96只,占比为34.5%,总金额.3亿元(部分债券无数据)。除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外,其余银行间发布的防控债均为同业存单方式,利率普遍较低,平均利率只有2.59%。
除银行外,申万一级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的发债次数最多,为21次,其次分别为非银金融(19次)、建筑材料(17次)。
根据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