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资管市场的繁荣发展需要‘铺路架桥’的基础工程,托管制度是大资管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可以发挥稳定市场、监控风险和机构联动的作用,让大资管市场运作更为规范有效。”
在年2月24日获批成为中国大陆首家托管银行,同年3月托管首批公募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工商银行与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相伴20余载,并在今年荣获中国基金报“年度最佳基金托管银行英华奖”,谈及托管制度对大资管行业的重要意义,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李勇作出上述表示。
5年3倍
工商银行托管业务的崛起之路
作为连续20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并成为目前国内资产托管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品牌美誉度最高的银行,工商银行在资产托管业务方面成绩斐然。
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工商银行托管各类资产规模净值达到16.3万亿元,而这一数据在年末只有5万亿出头,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5年工行托管规模出现接近3倍的迅猛增长。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李勇也揭示了这一快速增长势头背后的密码。
年6月,李勇履新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基于对大资管市场快速增长的准确预判,当年就提出实施“托管业务全行办”战略,在工商银行分行层面,通过增设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托管分部、扩大分行业务权限、激励调动分行积极性、强化分行人员专业性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工商银行托管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谈及当时实施“托管业务全行办”战略的初衷,李勇表示,一是年国内大资管市场快速扩张,全国各地的资管机构都产生托管服务需求,尤其是保险机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在全国各地均有设立,仅靠托管银行总部无法满足全国客户的要求,“托管业务全行办”战略契合大资管市场快速扩张趋势,实现了托管业务分布和金融资源分布的匹配,也提升了各地分行的积极性。二是国有大行的基本体制是分行制,人、财、物等资源集中在分行层面,“托管业务全行办”就是发挥国有大行分行制优势,让托管业务拥有了更多、更强发力点,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战略实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截至年年底,在工商银行提出并实施“托管业务全行办”一年后,工商银行托管规模就从原来的5.8万亿升到11.5万亿,实现了翻倍增长。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共在23家境内分行设立托管分部,托管从业人员从年的名增至目前的近人;通过实施集中培训、视频培训、实地指导、以工代训等手段,实施托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业务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规程等托管业务标准流程,并且每两年开展一次制度梳理整合,有效提升了工行的托管服务能力。
坚守合规底线
保持托管业务零风险
虽然托管规模高速增长,但工商银行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年网贷公司、小贷机构、私募基金开始野蛮生长,但工商银行却对这类新增业务“踩刹车”,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托管业务紧急叫停。
“因为停办了一些有潜在风险的业务,当年托管条线减少了34亿元的收入。”在大资管“繁荣”发展的阶段没有顺势扩张,让当时初任资产托管部总经理的李勇压力山大。
针对网贷公司、小贷机构以及部分小型私募机构的托管业务,李勇认为,这类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交易结构复杂,托管人只参与中间一环无法对业务的其他环节实施有效监管,无法承担第三方独立监督作用,只有放弃这类业务。
另外,为了规避托管业务风险,工商银行对高风险及创新托管业务实行集体审议机制,由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逐笔审批存在潜在风险的业务。近年来,工商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委员会召开68次会议,逐笔审批余笔托管业务,在市场风险高发期,始终保持托管业务零风险。
李勇表示,“品牌和信誉是工商银行的生命线,也是工商银行最核心的资产。我们高度重视声誉管理,非常珍惜托管品牌,作为托管人,我们需要实现业务能力与监督职能的匹配,做到勤勉尽责,不能为谋求小利而承担很大的风险,盲目开展业务扩张。”
托管制度是大资管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年4月27日,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资管行业进入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目前资管新规发布一年有余,新规对各类资管机构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入。
在李勇看来,资管新规通过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解决了部分资管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有利于重塑健康、有序、高效的资管生态。同时,资管新规也对资管行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带来巨大的转型压力和挑战。
从年至今,资管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从40万亿出头到目前的多万亿,野蛮生长带来资管乱象丛生,隐性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快速发展,房地产过度融资,房价居高不下,而实体经济很难得到融资支持。
在年,时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李勇就敏锐地指出,虽然大资管行业蓬勃发展,行业规模快速攀升,但在资管行业体量上去后问题也接踵而来,一些网络借贷(P2P)和私募股权的风险相继暴露。
针对这些金融乱象,李勇当时就建议及时做好金融风险监测,在大资管时代既要“全监管”,也要“全托管”,金融准入不能随便放松,互联网金融即便换了“马甲”也要监管;大资管行业需要强制托管制度,托管的核心职能正是做好监督。
李勇表示,“金融安全关系到亿万老百姓的资产和财富的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对于金融乱象的治理不容手软。”
而年资管新规的出炉,李勇认为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回归本源的标志性事件。
始终将公募基金托管作为创新前沿
与上述金融乱象相比,具备独立托管制度、运作规范透明的公募基金正在成为大资管行业的标杆,资管新规也参照公募监管体系打造了大资管行业的统一规范。
在李勇看来,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募基金没有发生过挤兑现象,规范的投资运作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托管制度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塑造了公募基金公开、公平、公正的资产管理人形象。
而工商银行自年率先托管国内首批公募基金以来,始终将公募基金托管作为业务发展的关键核心和创新前沿。
李勇介绍,首先,工商银行坚持“客户为先”理念,紧密跟进公募基金市场发展,持续拓展公募客群,与基金公司携手共进。截至年末,工行托管公募基金近千只,合作基金公司近90家,托管规模超2万亿元,市场占比16%,托管基金数量、规模及合作机构数量均领先同业。
其次,工商银行坚持公募基金托管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托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长期担任基金业协会各专业小组组长单位,工商银行在年曾作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估值小组组长单位牵头编写《中国基金估值标准》,以长期的研究投入锻造扎实的专业能力。
再者,工商银行坚持自主研发托管系统,持续迭代更新,保持科技领先优势,为高效、精确、可靠的基金托管服务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年投产了第六代托管系统,业内率先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在系统运行处理效率、新增模块开发速度等方面大幅提升。
“强托管模式”逐步推行
托管业务前景广阔
具体从资管新规对托管业务的影响看,李勇认为托管行业扎根资本市场、服务资管机构,资管新规对于资本市场、资管生态的影响,会在同一时间传递延伸到托管行业。
李勇分析,从短期来看,受新规冲击,资管市场规模明显缩减,年大资管市场规模从万亿元下降至万亿元,托管规模的增长面临困难;但从长期来看,新规提升托管地位,极大有利于“强托管”模式的推广,托管业务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得更加友善、规范、健康;随着资管市场更加健康发展,托管业务的前景也更加广阔。
在李勇看来,大资管领域存在三种不同的托管机制:“强托管”、“弱托管”和“无托管”模式。在“强托管”模式中,托管人承担受托职责,对投资过程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实质性监控与监督,有效防范挪用风险;而“弱托管”和“无托管”模式中,托管人独立三方监督机制缺失或者落实不充分,容易导致风险频发。
李勇认为,资管新规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实施实质性的独立托管”。随着“强托管模式”的逐步推行,托管人的地位更加重要,托管范围更加广泛,托管服务内容将更加充实。未来,托管人将成为资管新规最重要的落实者和推动者之一,可以为支持和保障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资管新规也给托管业务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新规推动大资管行业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对托管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服务要求;另一方面,新规下托管行业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防控压力加大,迫切要求托管银行加快转型升级。
而面临资管新规带来的挑战,工商银行已经“未雨绸缪”:一是将充分发挥工商银行集团合力,强化总行、分部、分行多层次协同配合,继续深挖“托管业务全行办”潜能;二是发挥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强化托管与个金、资管、私行、投行、金融市场等条线的联动,挖掘各类业务资源下蕴含的托管业务机遇;三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自动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持续优化升级托管系统;四是加快托管服务创新,以“基金通”平台为基础,加快发展增值托管服务,以“基础托管+增值托管”全方位响应机构客户的投资服务需求,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努力向国际一流托管银行之列迈进
自年以来,工商银行率先推出指数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货币基金、LOF、ETF、复制基金和创新封闭式基金等创新产品托管服务。近年来,无论是T+0业务推出、还是T+0.5业务的发展都在与时俱进推进运营创新。
运营层面的持续创新在助推国内资管业不断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让工商银行始终处于国内托管银行的领*者地位。
目前国内共有27家商业银行具备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工行作为国内托管业务的“领头羊”,托管规模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李勇表示,工行将始终坚持“专业创造价值、信任成就梦想”的价值观,一是继续加大科技系统投入,争取在3-5年内建成智慧银行托管系统,实现系统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丰富增值服务内容,保持并巩固扩大国内托管银行的绝对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工行将放眼全球,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布局和全球托管业务拓展,在合规经营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努力向国际一流托管银行之列迈进。
在李勇看来,近年来资管市场规范度日益提高,资本市场创新不断加快,对托管服务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工行作为国内托管行业的领*者,一直致力于打造完备的托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托管服务能力。
一方面,工行努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实施托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提升托管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国内大陆唯一一家自主研发托管业务系统的托管银行,工行先后自行研发并投产了六代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托管业务综合系统,保证了托管业务的发展和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已经成为工行托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李勇称,“我行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慧银行托管系统升级,智慧银行托管系统包含了智慧运营、智慧数据、智慧管理、智慧客服等增值服务,未来在资产托管外,还会增加客户交互平台、大数据平台、服务管理系统等,在托管基础服务上为客户提供宏观趋势、市场分析、投顾服务等增值服务,不断提升托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境外机构托管业务能力
搭建全球托管网络
除了苦练内功外,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还在努力搭建全球托管网络,全球托管业务也正在成为新的发力点。
从目前看,以先进IT技术为依托整合全球托管信息,部分海外托管银行协助客户托管全球范围内的资产,这些托管银行甚至覆盖全球个以上的市场。而我国以QDII托管业务为契机,部分国内银行也开始搭建全球托管网络。
工商银行的全球托管业务起步于年,截至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全球托管规模超过人民币亿元,特别是在QDII业务领域,工商银行在国内QDII托管业务领域独占鳌头,服务超过境内70家各类QDII机构。
李勇介绍,工商银行一直致力于全球托管网络建设,已逐步搭建完成以工行集团自有机构和第三方全球托管代理人结合的全球托管网络。
一方面,工商银行持续提升境外机构托管业务能力,加强亚洲、北美、欧洲等重点区域托管机构建设,针对重点境外机构市场及客户结构特点,对境外机构制定年度一行一策发展规划,指导境外机构托管业务。同时,统一开发境外托管业务系统(GISS)和境外托管客户的英文网银系统,最大程度支持境外机构的全球托管业务需要。
另一方面,加强与全球托管代理人的合作,工商银行已与18家全球托管人建立了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跨境托管服务经验,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全球托管服务水平。
李勇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十家外资私募成立,未来他们也会向公募领域挺进,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巨大,全球托管业务也是工商银行战略性布局的重点。”
李勇,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年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国家计委地区经济司、国家信息中心从事宏观经济*策研究制定工作。至今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曾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德国法兰克福分行工作;年起主持投资银行部工作,年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年10月任黑龙江省分行*委书记、行长;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年6月任资产托管部总经理。曾先后编写《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现代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等理论著作。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