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还有近两年层出不穷的新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因此有更多的鲜活的病例告诉我们:癌症并不等于死亡。我们身边抗癌成功的人越来越多,有吃着靶向药挺到新药上市继续吃,靠着一代一代药物更换将癌症变为慢性病的,也有靠这两年上市的抗癌“神钥”PD-1把癌症“吃没”的...
但所有治疗的前提,都是基于一个健康乐观,正确对待癌症的心理,否则神仙神药也救不了。
死亡风险增加73%,这些问题你存在吗?
30%~40%的癌症患者正在经历焦虑和抑郁,这个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的7%~10%。癌症专家认为:经历焦虑和忧郁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包括较差的生活质量和更短的生存期。长期与癌症抗争的人,往往处于绝望和无助中,没有人生目标、没有生存意义。
最近,发表《英国癌症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精神健康历史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癌症死亡风险。因心理健康问题住院治疗的患者死于癌症的风险几率增加了73%。严重的抑郁和压力可能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免疫监视系统,阻碍了身体识别和对抗癌症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从心理上就被癌症打垮了,即使接受了最先进的治疗,你的死亡风险也会比那些积极乐观的患者高很多。
患癌后需要度过哪些心理难关?
接受晴天霹雳似的坏消息
得知癌症诊断的2周内,通常临床上称为“情绪的休克期”。大家往往一时难以接受癌症的诊断,会感到震惊、极力否认、回避或不相信如此残酷的事实,各种担心、委屈、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都可能岀现。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如有的入认为是医生把检查结果弄错了,医院重复检查有的人逃避现实;有的人心理上不承认癌症的诊断,照常地工作和学习,把医生要求做的检查单扔在一边;有的人怀疑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家属有没有隐瞒病情;有的人产生恐惧癌症和死亡的心理状态。
这些否认、猜疑和恐惧的表现,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御策略,在这些情绪状态下,可能出现食欲缺乏、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和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对于大多数人,这些症状会在7-10天内消失,有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总之,如何接受晴天霹雳似的坏消息,是每个癌症病友必须闯的第一道心理难关。
面对治疗期间的种种困难
病人对诊断结果确定不疑后,所有的心思都会集中在与疾病有关的事情上。否认、猜疑的情绪逐渐消失,恐惧成为主要的情绪。比如一些平时体质较好、较年轻的病人易出现委屈和愤怒的情绪,认为自己很不幸还这么年轻,为什么偏偏自己得了癌症。
治疗期间,疗效是每个病友和家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