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医严选团队编辑
医院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做了核磁共振检查,还要做CT,明明看起来都是黑白的胶片?”
“核磁也做了,CT也做了,为什么还要做增强CT?”
到底是医生乱开单,还是看病所需?今天铭医严选就为你解答这些检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核磁是看清人“内在本质的变化”
核磁共振即MRI,它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将人体放置于强磁场内通过脉冲激发人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产生磁共振现象从而获得电磁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构成图像。
优点:无电离辐射,具有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力,无骨伪影干扰。介于核磁的成像原理,所以核磁检查对神经系统、头部、颈椎、胸椎、腰椎、四肢等部位的检查独具优势,最大优点是不仅能显示病变组织,还能反映活体组织功能和代谢过程中的生理生化信息。
缺点:特殊人群不能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如:危重病人、带有心脏起搏器、义眼、体内留有金属物品以及不能配合者。
那对于可以做核磁的患者来说,既然核磁可以看的这么清楚,为什么医生还让做CT呢?
CT是“把人一层一层的切开”观察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多层螺旋CT可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择不同的扫描参数,在容积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多轴位重建,支持分层查看组织,不存在重叠的现象。
优点:对于急性出血、骨骼钙化显示清晰,诊断病变内的骨化、钙化和骨骼畸形有较大优势,肺部CT扫描对胸腔、肺、纵隔的肿块等易于查出。
缺点:CT扫描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离辐射。
所以,对于一些可能发生骨转移的病灶,如肺癌、乳腺癌等;以及手术过程涉及到骨头的手术,如脊索瘤,骨肉瘤等,除了核磁CT检查也是必须的。
并且,对于肺癌患者来说,由于CT检查时间更短,在肺部呼吸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伪影也就更少。CT还可以调整影像分层,观察微小病变,对早期发现病灶至关重要。
但是还有部分患者,这些看病资料都已经准备齐全,医生却还是让再做一次CT,那么这些第二次做的CT又是什么检查?为什么用普通CT不行呢?
可能会被的CT检查包括:薄层胸部CT、胸部高分辨CT(HRCT)、胸部增强CT等,之所以CT有这么多种类,无非是在普通CT的基础上,希望能够看的更清楚,进而对病灶进行准确分析,或者让辐射量再小些,再或者查看全身,及早发现转移。
薄层胸部CT
与CT平扫相比,薄层胸部CT的扫描层厚在1mm。而层面越薄,也就意味着病变看得越清晰。如果医生觉得普通CT切片不够薄,无法看清病灶,那么就会建议做个薄层CT,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胸部高分辨CT
与薄层胸部CT类似,扫描层厚在1-2mm,有些甚至可以达到0.mm层厚,分辨率也更高。适用于进一步的明确诊断,以及给病变定性(如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气道病变的诊断、胸膜病变的诊断等)。
胸部增强CT
与CT平扫相比,增强CT在扫描过程中会注射造影增强剂(如碘对比剂)。使血内碘浓度增高,让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产生密度差,进而明确的显示病变与血管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CT平扫后,如果想看清不同组织血供的差异,医生还会建议做个增强CT。
总是检查会加重患者病情吗?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核磁共振检查是没有辐射的。虽然核磁共振带了个“核”字,但是它的确没有辐射,为了避免误会,现在基本称之为磁共振检查。
有辐射的主要是X光、CT、骨扫描、PET/CT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年受到的自然中的辐射剂量约为2-3mSV。目前普遍认为,年辐射剂量不超过mSV,是不会明显增加患癌的几率。胸部CT的辐射剂量就相对大了很多,低剂量CT的辐射大概有1-2mSV,普通平扫CT大概有7mSV,一般来说,月CT次数不超过1次基本无碍。
当然,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可能需要完善的检查也不尽相同,遵医嘱,安心检查,才是对疾病治疗更负责的行为。
铭医严选以国际标准遴选医院医生团队,打造“权威专家+主治医师”级别的重疾专案管理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快医院,规划更合理的就医方案、指导完善必要检查,快速预约权威专家远程会诊咨询,提供院内就医服务,按照医生要求规律随访复诊,保障患者得到系统性规范化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更省”的医疗服务。如希望了解更多北京上海就医信息或咨询权威专家诊疗建议,可以拨打--或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