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债市观察利率大幅下行创新低市场形成一 [复制链接]

1#

新华财经北京7月1日电过去的一周(6月14-28日)各期限债券收益率普遍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下行5.13BPs和5.05BPs至2.21%和2.29%,均创历史新低。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大幅下行5.1BPs至2.43%,接近历史新低。

机构认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金融机构“资产荒”或仍将持续。至于翻多机构的做多动能会持续多久?从市场表现观察,历史上通常来看,下行时间与横盘时间往往相近。照此估计,此轮下行至少可能仍有一定时间。

行情回顾

上周债市整体上涨,周初央行跨季增量投放,债市大涨,短端下行较多,曲线走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2%,5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下突破2.5%,超长期国债收益率达到前低位置,债市整周收涨,买盘参与力度较大。

具体来看,周一,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规模有增加,利率震荡下行;周二,股市波动,债市收益率下行;周三,央行开展亿OMO,市场情绪较好,利率先下行后震荡;周四,央行开展亿OMO,现券利率下行幅度较大;周五,央行投放减少,上午资金偏紧,利率先上后下。

国债期货上周五集体收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8%报.49,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32,盘中均续刷新高。5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

国债期货上周五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6%报.3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报.91,5年期主力合约跌0.03%报.74,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报.87。

截至上周五,上证指数收于.40点,一周上涨-1.03%;中证转债收于.52点,一周上涨0.46%。上周无转债上市。沪深两市合计只转债上涨,占比59%,涨跌幅居前五的为鹰19转债(26.66%)、山鹰转债(21.79%)、岭南转债(18.45%)、博汇转债(11.25%)、冠中转债(11.24%),涨跌幅居后五的为盛路转债(-19.51%)、横河转债(-17.88%)、惠城转债(-12.44%)、山河转债(-11.61%)、科蓝转债(-7.82%)。

一级市场

上周,据新华财经统计,共发行利率债15只,规模为亿元,较前周供给明显下降。具体来看,上周财政部发行国债2只,合计亿;地方债上周发行51只,发行规模亿,期限以7、10年期为主;政金债发行13只,合计亿。

本周,国债将发行亿左右,其中3年期发行亿,30年期增量发行亿,贴现式国债发行28天,63天期品种。地方债本周已公告约亿,政金债预计发行亿,供给较上周略有增加。

公开市场

上周为跨月和跨季周,央行在周一至周五分别投放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跨季累计净投放亿元。整体来看,央行对资金面的呵护态度未改。

月末资金价格出现走高,DR周内升高至2.16%,但另一方面,在月末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大额投放的背景下,银行系融出较为充足,大行与中小行在周五融出分别为2.95万亿元、0.37万亿元,银行系融出合计升至3.33万亿元。

机构认为,对于7月资金面,从往年季节性规律来看,往往都是下半年资金利率中枢低点。主要是7月作为季初月份,得益于季末财政支出释放的资金,同时作为下半年的信贷小月,信贷投放挤占的流动性相对较少。需要注意的是7月中旬税期的资金面波动,由于7月为缴税大月,届时需要央行投放补充短期资金缺口。

海外债市

长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五收于逾两周高位,市场出现抛盘可能是受交易商出清月末和季末仓位推动。2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连续第二个季度收高。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上次反映出美联储今年有可能两次降息25BPs,第一次可能在9月份降息。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周五收盘,2年期美债收益率小幅走高至4.71%,2年期美债收益率在过去两个季度上升了38BPs,为年9月29日以来的最大涨幅;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周四的4.29%跃升7BPs至4.36%;3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周四的4.43%上升8BPs至4.51%。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过去两个季度分别上升了41BPs和43BPs。

欧洲市场方面,持有法债的溢价升至年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最高,凸显市场对法国议会选举的紧张情绪。10年期法债收益率上涨6BPs,一度触及3.%的新高。10年期法债和同期德债收益率利差升至85.2BPs,为年以来最阔;10年期德债收益率尾盘上涨3BPs报2.49%,10年期意债和10年期德债收益率利差走阔至BPs,为2月以来最阔水平。

要闻回顾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年第二季度例会。会议认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物价温和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