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金经理跪门口,假的银行理财跌麻了,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l4oeln0.html
中新经纬11月17日电(魏薇薛宇飞)债券市场近期出现罕见调整。受此影响,以债券作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的净值出现明显回撤。16日,一张聊天截图在网上流传,称“有公募基金经理跪在某银行理财子公司门口,请求不要赎回”。中新经纬向相关银行求证,有关人士回复称“假的”。但银行面临的赎回压力却是实打实存在的,对此,不少理财子公司纷纷发布“小作文”,呼吁投资者“冷静”,要理性看待市场,无需过度悲观。千只理财产品破净理财公司直面赎回压力“一天亏了一百多,旁边还写着稳健理财,好讽刺。”一位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吐槽。还有网友发文称,“3天把半年收益都跌没了,还不能出来。”有网友晒出的11月盈亏明细显示,在11月的前14天,其理财亏了9天,其中11月14日浮亏达.16元。“我买的是理财,这是理财吗?”前述网友不禁质疑道。来源:某社交平台据Wind数据,截至11月16日,银行理财破净数量达到只,较11月10日上升只,占比达到4.91%。11月10日后公布净值的只产品中,最近一周有只产品录得负收益,占比达到59.29%。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近日,网传截图显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的一款“活钱管家”固收产品由于赎回客户太多,已触碰巨额赎回上限。业内人士认为,受债券下跌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整理的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包含债券、同业存单资产)占总投资资产的67.84%。中邮理财发文指出,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存款、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债券价格受市场利率、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进而传导到产品净值。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当市场利率快速攀升时,债券价格下跌,理财产品净值随之下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分析称,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债券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由于债券是理财产品特别是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的重要投资资产,债券价格下行较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这是近日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的直接原因。而投资经理和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卖出债券、赎回产品,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踩踏”效应,加剧了市场波动与传导。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中新经纬,近期是有一些赎回,但总体比例不算高,问询得比较多。短期开放式的理财也没有赎回很多,公司在持续监测。方正证券固收张伟团队研究报告分析称,截至11月15日,理财合计规模为27.9万亿,这要较10月底的28万亿减少了亿,其中主要是固收类理财产品减少了亿元。“理财客户主要是居民,在理财净值下跌过程中,居民赎回增加,从而使得理财规模收缩。而理财公司在面对赎回时,也会赎回委外并卖出高流动性债券,从而对债市造成冲击。居民赎回理财行为可能还未结束,仍需继续观察。”上述报告指出。债基下行有产品一周内收益率下跌超4%近几日,在国债收益率明显上扬的影响下,债市持续下跌。11月1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83%,11月10日以来上行超过13个基点,是22年以来首度大幅超过MLF利率。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单日上行18个基点,达到2.65%,11月以来累计上行61个基点。山西证券超短债债券E产品近一个月收益走势图。来源:受访者供图与银行理财产品类似,债基投资者也失去了“稳稳的幸福”。赵岳(化名)此前买了山西证券超短债债券E产品,他对中新经纬说:“买的不多,就当做是存钱了,但是谁能想到‘存钱’也可能会亏”。近几日,这款中低风险产品的收益急速转头向下,11月10日-16日的收益率约为-0.18%。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只债券型基金(一只基金多份份额重复计算),在11月10日-16日的一周内,收益为负数的共有只,占比约88%。要知道,在年,债券型基金收益为负是十分罕见的。据Wind,11月10日-16日,跌幅最大的是民生加银转债优选C,收益率约为-4.55%。一周内收益跌幅超过3%的债券基金有宝盈融源可转债C、平安可转债C、长盛可转债C、中欧可转债C、金鹰元丰C,收益率分别约为-3.84%、-3.82%、-3.31%、-3.28%、-3.11%。中信证券在研报中称,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债基金年初至11月16日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8%和2.37%,而年初至11月10号分别为3.27%和2.83%,短短数个工作日分别下降了79和45个基点。两者11月10日-16日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52%和-17.02%,下跌幅度较大。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银行理财和基金客户习惯于“追涨杀跌”,申赎行为的“顺周期性”往往会放大市场波动,再度引发净值调整,继而再度激起赎回压力,形成负反馈效应。投资者由于金融知识的相对有限和出于追涨杀跌的心理本能,对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忍受度较差,容易引发赎回行为,而机构往往被迫跟随赎回。当理财和基金抛售压力较大时,又会引发市场继续调整,继而进一步影响净值,继续引发赎回压力,形成“债市下跌-净值回撤-产品赎回-被动抛售-债市继续下跌…”的负反馈模式。机构提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