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50403/w9vd7u6.html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各国经济产值连创新高。在取得这些瞩目成就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成为了各国学者和专家研究的热点。
面对世界经济愈发复杂的局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整个经济工作的主线。年央行发布资管新规,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出现。2020年7月,央行正式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资管新规进一步完善。
一、非标准业务
商业银行非标业务一般指的是商业银行的非标准化债券业务,通常简称为“非标业务”。我国商业银行非标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也只不过经历了10余年的时间。但是在这十几年中,商业银行非标业务却是经历了一个周期性的变化。
具体而言,可以将我国非标业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期发展阶段,时间范围大致在2011至2012年间。2008年金融危机催生了我国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各行各业在大水漫灌中迅速发展,一时间房价飙涨,钢铁、煤炭等基础行业价格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
中央政府为了使经济平稳运行,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限制行业经济过热的现象。比如房地产行业,出台了堪称史上最严的调控令。但是“四万亿”资金己经投向市场,那么作为蓄水池之一的银行理财开始接纳了很大一部分资金,非标业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发展期,时间范围是2012至2015年。由于监管限制,流向房地产等行业的资金被严格限制,因此银行理财迎来了黄金发展的几年。这几年间,商业银行非标业务出现了很多种模式,许多银行利用监管漏洞进行套利,非标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银行员工的工资收入在这几年间也达到了顶峰。
第三个阶段是缓慢发展期,时间范围是2015年至2017年间。2015年是中国及其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经历了很大的波动,许多股民、基民在这场波动中损失惨重。同年年底,中央首提“去杠杆”工作任务,房地产行业有了复苏迹象,而银行非标业务在这期间发展遇到了瓶颈期。
主要是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监管层开始意识到风险。如果对非标业务不加以控制,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就会来临。因此商业银行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也逐渐放缓了开展非标业务。
二、资管新规
第四个阶段是萎缩期,时间是2018年至今。2018年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转折年,这一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非标业务被进一步的限制,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许多商业银行的非标业务都在寻求转型,而监管政策的出台正是为转型指明了方向。
我国商业银行的非标业务主要是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存在。商业银行非标业务发展至今,规模己十分庞大。从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截止到2019年底,商业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规模为26万亿余元。
其中,大约有71.75%的资产配置为存款、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同比2018年末上升5.84个百分点。理财产品大部分是以债券的形式配置资产,占比比例达到了59.72%,同比2018年末上升了6.37%。
其次为非标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分别占比15.63%和7.56%,同比2018年末下降了1.79%和2.32%。由此可见,在监管趋严的2019年全年,商业银行非标业务的占比出现了下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配置资产中,债券是占比最高的一项,这表明债券是理财产品配置的重点。
这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及政府机构和政策性金融债占比为8.05%。其余占比51.67%,包括商业性债券、企业债券、国外债券、同业存单等等类型。
三、中小商业银行
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商业银行的非标业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影响路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资金募集一方。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降低了起点。这样使理财产品更加符合普惠金融的思想,普通投资者也购买一些之前非公开的理财产品。
但是资管新规打破了刚性兑付,这样对于理财产品资金的募集产生了压力。原有的客户群可能会撤出投资,而新投资者由于风险偏好不同,对理财产品可能会产生质疑。
其次是投资运作端。资管新规规范了商业银行投资资金池,对多层嵌套还有SPV业务加强了监管,这样可以防范投资资金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虚假繁荣。而且,央行明确规定了标准化业务的范围,这样就有效的压缩了非标业务规模。
资管新规明确规定了资管产品的期限,目的在于预防资管产品期限错配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以后,同年年末,全国银行业及金融机构管理理财产品,数量由2017年年末的9万只下降为4.8万只,理财产品余额由29万亿元下降至22万亿元,在数量和余额方面均出现下降。
到了年末,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渐实施,各大商业银行在实施期内,对其理财产品及资管业务进行了过渡。全国共有家银行业及金融机构管理理财产品,数量为4.7万余只,理财产品余额23万亿余元,同比2018年增长超过6%,增速表现一般。
我们可以看出大环境的改变,使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从本质上影响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业务结构,尤其是非标资产业务。商业银行非标业务的下降顺应了市场大环境的改变,同时也体现了监管政策的有效性。
非标业务主要面向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而国有大银行中,非标业务占比较低。年7月,央行正式公布了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规则,这就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划定了范围。
小结
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实施,商业银行非标业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利用监管漏洞进行套利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商业银行从事非标业务的路径也越来越窄,加之市场上不只有商业银行,还有很多其他金融机构。在存量的非标业务市场中,中小商业银行想突出重围,难度越来越大,这就促使他们向标准化业务进行转型。
商业银行应该意识到,资管新规背景下,需要管理者从根本上转变投资理念,要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监管的规定。非标业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但是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道路上,非标业务会被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所替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商业银行非标业务的核心理念需要转变,要从融资方转变为投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