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都是些很入门的问题我们在改变行业但是也有很多来自传统金融的阻碍一、买理财就是买情绪很多买过理财的人,在我看来你的投资经验基本上还是属于零。每次买产品不是要做测评吗?如果你想购买私募产品,理财经理会对你的相关条件进行认定,比如是否有2年以上的投资经历?家庭金融净资产是否不低于万?或者家庭金融资产是否不低于万?或者近3年你的年收入是否不低于40万?回头一看,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投资人的都属于不合格投资人。我不是在质疑你没钱,而是你的投资经验其实是你理财经理的投资经验,跟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比如中植系爆雷了,这些投资人有的已经投了十几年,我问他投资的什么的时候,他还在告诉我是“理财”,或者“投资”存钱,都说不清楚底层资产,那基本可以认为这个人和在银行买理财只问收益和安不安全的大妈水平一样。银行的人会告诉你,银行是国家的,不会亏,你想想那些在金融公司卖理财的人,他会告诉你什么?不都是类似的营销话术?做投资不相信专业的人,听身边亲戚朋友的,迟早要栽。因为大部分人会为情绪买单,很少会为一个总想跟你讲道理的人买单。说真的,大部分人的金融认知水平很低,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贷款买房。二、投资风险偏好测试你知道你是什么风险偏好的人吗?你可以测一测。你只要是去做投资,肯定会让你做风险等级测评,没做过的可以找我来做。但是大部分人做风险测评的时候,基本都是按照理财经理的指示:“尽量都选AB两个选项”。所以,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自己的风险偏好的,因为理财经理希望你过测评,否则他就不能卖给你投资产品。很多老人为什么会去银行闹,因为他只有30万,30万全被理财经理忽悠得买了理财,净值亏损的时候,你说这些大妈不跟你拼命?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客户需要符合风险匹配原则。比如经过风险测评,你是平衡型投资者,风险评级对应的是R3,那你只能买R3、R2和R1级的产品。数字越大,标明风险承受能力越强。但这也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仔细观察,我就那R3这个等级来说,有的机构告诉你R3是低风险,有的机构告诉你R3是中风险,有的机构告诉你R3是中低风险。你们也许觉得这个没什么,但是我很在意。因为这就是忽悠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话,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你投资的时候,你可能真的不知道。三、你投资的钱去哪了?有钱的人请继续看,没钱的人可以滑走了。为了抗通胀,为了让资产稳健增值,大家都回去做理财投资。有些投资人总喜欢私信问我xxx产品能不能买,说实话,我回答不了。我又不是神仙,我不能算命。你起码把产品资料发我看看把,我看看底层资产是什么,看看管理人水平怎么样。也就是让我看看你的钱去了哪里。我拿银行理财举例子,这个应该是大家买的最多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工具、公募基金、商品、衍生品和非标准债权资产这些。如果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银行会做好严格的风险控制:比如按照贷款要求,投资前对这些资产进行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投资后做好风险管理,控制投资规模。我们有很多朋友投资的是非标的信托,和银行方的管理是一样的,都要有一群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