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扎堆到期的美元债与房地产市场筑底徘徊,让市场不断发生“无差别”伤害,为此房企开始通过回购股票、自买债券等方式,自行护盘。7月31日,新城控股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进展公告,7月已累计回购股份万股。不仅在股市,北京商报梳理发现,建业地产、金地集团等公司近期纷纷开始回购公司债券,金地等房企高管也选择购买自家公司债券,以维护价格稳定。在整体行业流动性仍偏紧的情况下,上述房企的行为也被解读为希望通过真金白银展示自身实力、提振市场和投资者信心。
集体护盘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7月28日以来,建业地产、德祥地产、金地集团等分别回购了公司股份或发布了拟购买公司债券的公告。
不仅是公司层面的集体回购,部分房企的高管也参与到了“护盘”行动中。金地的董事长及部分核心管理人员便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债券,公告显示,截至7月29日,累计购买金额达万元。
新城控股公告显示年7月,新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万股,占本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11%。对于回购的股份,新城控股表示,回购后的股份将予以注销,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
就在7月初,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科也发布了公司A股股份回购结果的相关公告。自5月10日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A股。截至年6月30日,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了公司A股.6万股,成交总金额达到了约12.92亿元。
传递“积极”信号
“最重要的是对外显示我们兜里还有钱,提振市场信心。”华东某启动回购的房企品牌部负责人直言,虽然目前整体流动性依然偏紧,特别是资本层面对房企债券的不友好程度依然没有减轻,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避免无差别的伤害。
万科方面谈到回购的目的也表示“担心股价发生非理性下跌,通过回购更好地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提振投资者信心”是主要目的。
房企对于“无差别伤害”的担忧不无道理。就在7月12日,中资地产美元债市场出现“无差别抛售”,机构统计显示,32只地产美元债每1美元跌幅超过5美分,包括多个此前被普遍认为信用资质更好、财务实力更强的民企主体;紧接着在次日,地产美元债又遭遇了一波公募基金抛售潮,可谓雪上加霜。
“回购公司债券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积极回购公司债券,也表明了企业在重视债券的流动性,同时也展示出了企业有能力有资金去回购,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也分析,回购的举措,一般情况下就是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展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基本面以及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流动性尚可。主动市值管理主要还是向外界传达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有利于维稳市场情绪。同时,通过购买公司债券,可以稳定债券价格、稳定预期。同时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
长期改善还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