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现在哪里就诊 http://m.39.net/disease/a_9192758.html台积电赴美设厂fab21,并于上周宣布开建二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生产4nm和nm先进制程芯片,总投资额提升到亿美元。联想到此前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有关美国制造成本比台湾高50%的议论,这一举动引起业界热议。此专题包括知乎作者一杯紅咖啡的万字长文,剖析台积电何以如此决策,以及拜登和张忠谋在移机仪式上的讲话。
本文作者自年台积电fab起始进入半导体行业,年入职苏州和舰,年创立Arcotech(后并入苏州金宏),任苏州金宏电子特气事业部副总,现为多家半导体企业战略顾问。
对于全都是情绪输出的回答,作为一个台积电20年前的员工,我来说点不同的观点与大家不知道的台积电。
本文一万三千多字,将全方位用数据来解释台积电的一切,事实可能跟你原本的认知截然相反,但别不看完文章就急着来反驳我,好好看完文章,文章全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国总统拜登与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总裁魏哲家
台积电赴美这件事是全球科技行业的一件大事,年12月6号,台积电fab21的上机仪式可谓众星拱月。参加的包括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董事长刘德音、总裁魏哲家,以及美国总统拜登、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亚利桑那州州长、凤凰城市长、苹果CEO蒂姆·庫克、超微CEO苏姿丰、以及NVIDIACEO*仁勳。
全世界五大半导体设备商的总裁也全部到列一个不落,应用材料公司、ASM、ASML、科林(Lam)、科磊(KLA)、以及东京威力科创(TEL)。
美国*学产界巨头参与台积电上机仪式
台积电赴美当然有*治因素,包含美打压中国科技行业,但这属于正常的*治博弈,是明面上的争夺,目前地缘*治对抗如此激烈,对企业来说分散投资生产是必然要走的路,尤其台湾处于危险地区,此时此刻台积电不去美国难道来大陆一起被制裁?所以去美国这对台积电来说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对于所有一面倒全都是民族主义作祟与缺乏国际商业常识的回答,作者感到忧心忡忡。难道大家都是用立场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而非专业?又或者只有这样写文章才会有人看才会容易得到认同?我实在很难理解这样的舆论现象。
我们反对台积电赴美这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这对中国不是好事,但台积电赴美的各种原因我们必须专业的判断,专业判断时不应该被立场干扰,我们心里必须搞明白怎一回事,而不是啥也不懂无知的一个劲全*治解读,如果你心里面真以为台积电完全是被逼的,是被强迫,那真的是没救了。
国内网友们一面倒全部的*治阴谋考量肯定是不妥,因为台积电赴美有*治、经济、商业甚至技术等各种因素,全部用*治来解读肯定不对,单纯的以商业考量也不正确,这对台积电来说是一个综合考量结果,而且是台积电主动做的决定,而非国内网友说的身不由己,被强迫,被出卖,甚至用岛内反对挡的说法“公然抢劫”来博眼球。
台积电赴美可以说是台积电、美国甚至台湾都乐意看到且对自身有利的综合结果,几乎看不到什么身不由己,被强迫的成分。
谁都不是傻子,美国更不是所有事都能控制,如果都是美国控制一切,早扶持自己的英特尔与GF即可,扶持台积电去卡自己苹果、高通、博通的脖子,这不是有包吗?如果都是美国控制,那叫台积电来,只是一个命令的事,还得花几百亿美金求台积电?这不开玩笑吗?所以国际商业很多并不全然是网友们想的那般。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说正题吧
台积电究竟有多少工厂?多少产能?
台积电已建成12寸厂如下:
fab12a/b:主工艺a:90/65nm、b:65/40与RD。首厂于年建成。产能:90k+90k
fab14a/b:主工艺a:40/45、b:16nm。首厂于建成。产能:k+k
fab15a/b:主工艺a:28nm,b:7nm。首厂于建成。产能:k+k
fab16a/b:主工艺a:16nm,b:28nm,南京首厂于建成。产能:20k+k
fab18GigaFab:工艺p1~p4:5/4nm。p5~p8:nm。首厂于年建成。产能0k*8=k(p4、7、8未建设)
在建12寸工厂:
fab20GigaFab:主工艺p1~p4:2nm。p5~p8:?am位于新竹宝山兴建中,年完工moviein设备,计划4年量产。产能k+
fab22a/b:主工艺a:28nm,b:7nm,位于高雄兴建中,年完工moviein设备,计划4年量产。设计产能k+k
亚利桑那工厂fab21a/b:主工艺a:4nm(4量产),b:nm(6量产)。产能20k+20k,20k投资亿美元。
日本熊本工厂:主工艺:20nm,4年量产,产能55k。投资70亿美元
以上为台积电所有12寸厂的情况。5个12寸工厂,4个在建,已建成12寸产能0k以上,以上资料为记者统计,很少文章能写得这么细,每一个厂的技术节点、建厂时间地点、建厂模式、产能、厂区细分,对看得懂的人应该很有用。
8寸的有我当初在台积电的fab/4(年离职),收购德基半导体(TASMC)就在fab对面的fab5,南科的fab6,收购张汝京世大的fab8、上海松江fab10、美国的fab11。
6寸的目前只有fab2,也就是fab12总部还没建之前的台积电总部,台积电传说的风水宝地。工研院的fab1在90年代就改为研发不生产。
在这得说明一下,台积电在台湾的单一个工厂产能基本上是大陆或者其他地方的5倍以上。
我们以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来看
1.工艺从原本的5nm,调整为5nm的优化工艺4nm,落后现在台积电生产的nm,4年美国工厂量产更落后同样4年量产的宝山fab2nm。也就是说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落后台积电在台湾最先进的工艺两个世代。6年美国工厂量产nm,台积电龙潭工厂的14A也差不多量产,一样维持两代的代差。
2.产能:亚利桑那工厂设计产能为20k,占台积电需要使用EUV的先进工艺产能(目前已量产00k)的十五分之一,如果以4年的产能来看,美国亚利桑那工厂只占台积电EUV先进产能的5%,如果以全台积电的12寸产能来计算亚利桑那工厂更只有2%,如果以台积电所有产能来计算更是只有可怜的1%多点。几乎就是一个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工厂。6年亚利桑那的nm工厂也是20k,量产后占比可能比原本还低,因为台积电在台湾省的新建产能更高。
.以投资金额来看,亚利桑那20k花费亿美元(美补助的先不算)1k/6亿,而相同5nm工艺fabk产能花了亿美元也就是1k/2.7亿。美国建厂成本高于台湾2.2倍。当然亚利桑那后续肯定能扩产,最后差距我估计在1.5~1.7倍之间。因为建厂成本的土地、洁净室建设、水电气等辅助设备,全部只占半导体工厂建设总成本不到0%,工艺设备才是真正大头占70%以上。所以工厂建设不会差别非常大,在成本大头工艺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到美国建厂成本1.5倍是合理的。
4.台积电本土与美国工厂差距最大的是未来的运营的人工成本与供应链成本,几乎所有原物料成本是翻倍,供应商的服务成本2~倍以上,人工也是2~倍的上涨,这将是导致亚利桑那工厂无法营利的关键因素。但如果台积电持续扩厂,建设成本将大幅下降,供应链有足够的量可以落地,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人力则大量由台湾供应,以台湾工程师为工厂主体这将会是台积电的运营模式。
对于此次的包机,00名种子人员去美国,首先美国并没有如此先进的技术与人才,台积电必须派种子工程师去培训美国人教育美国人,再来台积电的作法还是会以台湾工程师为主力,搭配少量美国工程师,因为美国工程师可能无法接受台积电的工作模式。
而这仅仅是台积电迁美的先发部队,后面估计还陆续有6架包机,预计有0名台积电的员工被送到美国。当地甚至还给台积电的员工盖了“台积村”,旁边还有一所配套的高中。现在台积电在美国凤凰城的工厂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台积电赴美工程师的除了整体规划的配套员工宿舍生活区,全部补贴跟薪水肯定是11万刀+(美元),与英特尔同级别资深工程师的1万刀还低一点,但工作习性却与美国本地工程师有天壤之别,所以对于台积电,他的首选肯定是派台湾工程师到美国,是最划算也最好的方案。
台积电工程师原本薪资大约在40~50万人民币左右,这批赴美的种子都是主要还是厂务、设备跟工艺,美国并没有RD,所以薪水更高的研发人员没有。
去美国除了住房等各种福利,薪资也能上升到80万人民币上,更大的吸引力是通过人才专案可以获得美国绿卡。不过台积电台籍工程师的薪水最后估计会与同在凤凰城的Intel接近,避免人员往Intel流失,当然过去的都是签合同的,短期内不可能跳槽。
以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产能以及分公司总部的行*管理需求,我预估台籍占该工厂总员工数应该不会少于7成。目前台积电已在美国招聘工程师,这些美国工程师需要到台湾工厂受训1年左右,才能回到美国工厂工作。
而在此次包机之前,因为美国缺乏建厂的零配件,无尘室的ffu、高架地板等零配件,水电气设备的零配件等等,台积电花了数亿元包船,将许多大型建厂所需的配件船运至美国,即便如此折腾也比在美国采购更便宜更快。
如此ㄧ说,台积电到底是被美国打包抢走了吗?台积电全球名员工,去了00人佔总员工数0.5%。台积电目前0k以上的12寸产能去美国盖一座微不足道的20k小厂,占总产能2%,还是落后两个世代的技术,即便未来在美国大力拓展,再过10年你让台积电再怎么往美国搬人搬设备,也不会超过台积电总产能的%。
所以这叫台积电被美国抢走了?去了不到1%的员工与不到2%的产能,一个国际跨国企业巨头,因为战略考量在世界各地建设分厂,这叫被美国胁迫?分散设厂、就近设厂这种再简单不过的商业道理。
为什么台积电要去美国设厂?
台积电去美国的第一原因就是卡位,第二是补贴,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美国强迫的原因,美国八抬大轿想请台积电去,还敢强迫?一个工厂的上机仪式竟然总统所有高官悉数到场,这实在看不出老大强迫小弟的意思。
张忠谋说了去美国设厂必赔钱,这点毋庸置疑,但为何还是选择去了,最主要就是卡位,避免被边缘化,保持绝对垄断地位,三星跟英特尔都去了,我台积电不去,这不等于给对手一个突破口吗?可是去了得亏钱那怎办?
所以第二触动台积电去美国的就是补贴,8月份美国国会在台积电最后通牒之后才通过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法案,台积电在得到美国*府的承诺后早在去年就开始建厂,但原本今年初该通过的法案迟迟未决,三星、英特尔、GF都公开要求法案尽快通过,而8月初台积电宣布法案再不通过就停止亚利桑那工厂的建设,美国国会才通过法案并交由拜登签署。
根据法案,台积电能获得的补贴在40~60亿美金左右,后续还有税费减免;英特尔在美国盖的全是大工厂,预计能有亿美元的补贴,但工厂进步缓慢;三星的美国工厂更是步履蹒跚,目前行业景气急转直下,三星德州5nm工厂几乎是半停工状态。
你说在这种卡位争补贴的博弈中,台积电能缺位吗?台积电一直控制着全球7nm以下先进制程的9成市占率,几乎垄断,所以任何可能的机会台积电都不可能拱手让人,他必须抢尽一切资源,更不能让竞争对手得到,台积电要的就是绝对垄断。
如果台积电因为没去美国,被三星英特尔抢占,利用补贴以及相关*策撕开口子,台积电原本垄断地位的90%市占率将迅速下降到8成7成甚至跌至6成,企图心旺盛的三星一直在期待这个口子,台积电至今防守的密不透风,不去美国设厂这个风险,台积电必然不会冒。
更何况弄个20k这微不足道的产能意思一下,如果不行亏损也不大,如果真在美国有利可图,那再追加也不迟。这个主动权必须牢牢攥在手上。
最后才是地缘*治的考量,台湾省是目前地缘*治的冲突点,在位置来说是相对不安全的,所以分散生产基地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当然也是很大的考量之一,但这一点绝不是台积电赴美的首要考量,卡死位置,封堵对手三星英特尔才是首要因素。
以上就是台积电去美国的主要原因,并没有国内铺天盖地的什么阴谋论,被美国挟持等因素,就是美国因为需求出台了一个补贴法案,所有厂家争这抢补贴卡位置的一个商业博弈,当然这也是美国希望其制造业回流的计谋,但这都是明面上,所有国家都有产业*策,难道只允许我们补贴,别人就不行?大家还是得理性客观去看待。这都是阳谋,没必要啥事都玄乎地套上阴谋论。
未来台积电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未来台积电亚利桑那的fab21不会只满足40k的产能,必須要形成产业聚落效应,才可能降本,让所有供应商愿意一起去美国投资设厂,台积电必须有90k的产能,这会是台积电未来的目标,也就是说未来台积电肯定还得在美国设厂,目前就是前期试水,如果美国的补贴顺利,生产也顺利,台积电必然还会有下一步在美国扩产的计划。
首先产能会提高到90k以上,目前规划的是到6年40k。如果明后年生产顺利,作者认为最慢后年还会宣布新的建厂计划,当然前提是生产一切顺利。
在技术节点上,台积电肯定不会把研发放在美国,美国工厂只需要确保比其他在美国生产的对手先进即可,比如三星目前是规划5nm,英特尔目前是Intel7。台积电因为台湾本部技术的优势,即便在美国生产落后1到2世代的工艺也能保持技术领先,所以在美国工厂的工艺节点就是keep住领先对手一个或半个身位即可,台湾省总部则是研发大本营,N、N2、14A,10A会一如既往的继续推进。
所以依照正常推算,大概率在年台积电美国总产能达到90k,工艺节点推进到2nm。现在的40k,nm是远远不够的。
台积电赴美设厂,最后肯定必须形成产业聚落,形成以台积电为中心,上游数十家设备、原材料供应商也必须一起落地,下游的封装企业也得在周边设厂,配套芯片的封装测试,客户端也会在周边设立设计中心,就近与台积电协同设计芯片。除了台积电与上下游,这也将带动当地房地产,消费,各种就业。所以美国*府高额的补贴,并不亏。
这就是未来台积电在美国的发展分析。
可能喜看地摊文的你又会说台积电是美国控股的,美国资本占台积电股权49%,美国要台积电去台积电不能说不,因为台积电是美国人的。针对这件事我也顺便科普一下,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人,我希望你得明白,地摊文害人不浅,甚至是误锅网民。
这一切就是咱们內网最擅长的断章取义手法,美国的股权确实是49%,数字没毛病,但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首先如果具备基础的金融常识,都会对这说法嗤之以鼻。这说法就是利用老百姓缺乏基础金融常识似是而非的阴谋论渲染。
全世界资本以美国华尔街为大宗,高盛,美林,大摩,小摩,富国等等投行。黑石,凯雷,华平,贝恩资本,KPBC,等等这类PE,桥水这类对冲基金,IDG,红衫这类VC。伯克希尔,量子基金这些远近闻名的基金公司。这些琳琅满目的金融企业构成所谓华尔街资本,这里面有許多掌管着数万亿美金的巨头。
这些投行、PE、VC这几年国内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中系资金除了在国内投资也全世界找优质标的。欧洲到瑞银,德意志也都是资本大鳄。
最后是大部分国家都有的主权基金,劳工退休基金,比如新加坡淡马锡,沙特公共投资,中国汇金公司,中投,中金,挪威央行,阿布扎比,迪拜,台湾退辅会基金。这些主权基金也是满世界投资。
以上这些所谓全球资本投资的标的,以债券、股票为大宗,各类不动产、未上市股权、息差等等为次投资标的。
这些全球金融机构投资首选当然就是在全世界各国上市的优质龙头企业,在股市中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並长期持有,享受回报。当然每个国家都会出台外资投资的相关法律,用以规范外资。
这样说来,大家应该能明白台积电,三星,我国工商银行,阿里,腾讯这类某国的行业龙头都是他们重点投资对象,如果把外资算成一个股东,我们会发现国内大部分优质的科技网络公司无一例外全部被外资给“控股”。
这种所谓外资或美资控股,是多家金融机构,分散的投资,各自利益并不相同,甚至为了争夺利益,同样来自华尔街的公司互相指控,在法庭上针锋相对,诸如摩根,高盛,美林在同一家公司的股权投资上有时合作,有时互告。但咱们媒体都把此类美系资本归类为美国,进而断章取义美国控制三星,控制台积电。
如果我们稍微具备一点金融常识,这些似是而非不就显得荒唐可笑了。
我也相信在台积电赴美投资一事,华尔街资本大概率是反对的,因为这显然没法赚钱影响他们的财务收益,但经营决定权是台积电经营团队,台积电评估要赴美投资,谁都反对不了,如果台积电评估不去,所谓美国资金也反对不了。
如果对我上述说法还存有意见,那我们已数据来说话,看看台积电的股权结构到底是如何。
目前台积电共计有.5亿股股份,其中包括.亿股已上市股份,和21.2亿股未发行股份。
截至1年底,台积电有56,7名股东,其中包括50,19名个人股东,但个人股东持股比例总计只有7.79%,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散户。台积电绝大部分股东由机构股东持有。
在台积电年报中公布的主要股东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持股比例为20.54%。其次是台湾行*院国家发展基金管理会,持股6.8%;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受托保管新加坡*府投资专户,持股2.9%;大通托管星光先进综合国际股票指数,持股1.50%;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受托保管挪威中央银行投资专户,持股1.41%;新制劳工退休基金,持股0.92%;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梵加德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基金投资专户,持股0.88%;渣打托管ishares新兴市场ETF,持股0.84%;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受托人大卫费雪等十四人投资专户,持股0.8%;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景顺欧本汉玛开发中市场基金投资专户,持股0.80%。
股东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台湾行*院郭嘉发展基金和新制劳工退休基金,都是台湾的“*府基金”,持股数量总和为7.%。第二类是主权基金新加坡*府投资,持股2.9%,和挪威中央银行投资,持股1.41%。第三类是托管在台湾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渣打银行、大通银行的投资基金账户,投资基金基本都是财务投资者。第四类就是所谓个人股东,包含散户以及经营管理层。
另外在台积电股份中有21.2亿股未发行股票,在台积电股份总数.5亿股的7.56%,甚至比现在大股东台湾行*院郭嘉发展基金6.8%的持股还要高。这部分股票主要是预留给企业,用于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用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家一直强调的占股20.54%的第一大股东,美国花旗托管存托凭证。
其实花旗银行只是作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来帮助台积电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存托凭证(ADR)进行交易和结算。
美国存托凭证(ADR)简单说就是台积电在美股上市的证卷,可以在美股交易市场中买卖交易,但并不是真正在美国上市,只是发行了一个可在美股市场中买卖的凭证,
花旗作为存券银行作为存托凭证ADR的发行人和市场中介,负责存托凭证的注册和过户,安排存托凭证的保管和清算。同时,存券银行还向存托凭证的持有者派发美元红利或利息,代理行使每个ADR投资者的投票权等股东权利。
我們也可以查阅台积电ADR的主要投资者的名单,這些投资者也来自全球各地,而且股份非常分散。「美股」投资者总计持股20.54%,这些都体现在台积电股东名单中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里。
简单来说,每一个美国ADR投资者才是台积电的股东,花旗并不是。
所以台积电事实的第一大股东,是台行*院,再下來是台积电高管和员工,再加上台积电还预留了7.56%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这些股份确保台积电管理团队的绝对自主性,所谓美国控制根本就是缺乏常识的无稽之谈。
根据台积电公司章程,每年召开股东大会,遴选董事,组成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举出董事长,作为公司决策最高管理者。
我们来看看最新的台积电董事会组成,十位董事(含六位独立董事)改选,新任董事名单包括: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前台积电副董事长暨创意董事长曾繁城,以及行*院郭嘉发展基金管理会主任委员龚明鑫。
六位独立董事则为恩智浦(NXP)董事长彼得·邦菲爵士(SirPeterLeahyBonfield)、前台积电法务长陈国慈、前应用材料董事长麦克·史宾林特(MichaelR.Splinter)、前赛灵思执行长摩西·盖弗瑞洛夫(MosheN.Gavrielov)、台达电董事长海英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L.RafaelReif)等。
(这次)台积电前任独立董事、宏碁创办人施振荣,正式退出台积电董事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将接替施振荣退出的独立董事职位。
由台积电董事会能看出,全部一共十位董事,公司管理层位,台湾官股1位,前公司高管1位,台达电董事长1位,外籍业界名人位,MIT校长1位。
这里面属于台湾的有6位,美国的有4位(全部为科技界及学界人士),没有任何一位是华尔街资本推派的董事,這代表所谓美系资本的49%大股东在台积电经营管理上沒有一点点话语权,沒有任何董事席位,这就是国内自媒体言之凿凿的美国持有49%台积电股份,控制台积电的大股东?看完这一切,你的内心会有一丝丝的思考,为什么这些基本常识我们也能颠倒黑白的原因在哪吗?
如果细算“台积电公司派”也就是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上有4席,台湾官股1席,这就代表台积电公司派可以毫无顾虑地经营企业,根本不需要担心经营权旁落的问题。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财务长何丽梅
假如今天有某一个企业要对台积电发起并购,在公司派拥有绝对经营权的情况下,外来的市场派也就是透过股市发起并购者,根本没有机会成功。
以台积电目前4亿美元的市值来说,想在市场上吸收股票发起并购,在台积电筹码如此集中的情况下至少要花三倍也就是上万亿美金的价格才可能控股。我想这样规模的并购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可能发生。即便我们以国家之力去做,资金面或许没问题,但筹码面永远不可能达成,当然这事情的关键是法律面,台湾证卷法规定单一陆资不得持有上市公司20%以上股份。
台积电经营权的高度稳定除了公司派掌握4成董事席位以外,还有6成是专业的独立董事制度,這樣的股份结构接近硅谷公司,较为分散,和亚洲企业股份多半集中在创办人家族的状况完全不同。「像Intel,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席位数甚至达到8成」。Intel董事会里,除了董事长和执行长,其他几乎都是由名律师、财务专家、知名企业人士组成。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曾提出「独立专业经理人」概念。他所指的独立,是指独立于大股东的利益之外。设计独立董事的意义,也就是让董事会不只站在大股东的利益思考,也要兼顾所有股东的利益,为公司整体发展负责。台湾过去的经营阶层自肥,坑杀小股东、企业舞弊事件,多半都和经营阶层偏向大股东有关。台积电董事是采取提名制,在股东大会由股东投票选出,董事会必须拿出绩效,确保股东权益,才能得到投资法人的支持。
台积电的董事会是由世界级的专业人士组成,如前独立董事延吉布斯,是带领德州仪器再起的关键人物,現任的前恩智浦(NXP)董事长彼得·邦菲爵士、前应用材料董事长麦克·史宾林特、前赛灵思执行长摩西·盖弗瑞洛夫、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莱夫,都是全球科技界以及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对于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来说,领导董事会的挑战在于,他不能命令或罢免董事,如果董事和他的意见不一样,只能用他的判断力说服董事。
台积电董事会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台积电年报写得很清楚,在台积电,董事会有4个责任,第一是监督,确认公司没有内部贪污,并保持守法、财务透明;
第二是评量经营团队的绩效、任免经理人。因此,评量总裁魏哲家绩效,是董事会的工作。
第三个工作是议决重大事项,像资本支出、股利*策等。
第四个责任则是指导经营团队,每一季听经营团队报告,评估策略的可行性。魏哲家总裁,他必须每一季向董事会报告营运策略,以及执行进展,董事会的角色像是教练群,不但要有能力评估策略是否正确,还要检查策略执行的状况。
以下我们从张忠谋准备卸任的那一年董事会,来看看台积电的经营决策模式
牛排配美酒每年4次董事会从餐桌开始
有趣的是,台积电董事会这些严肃的讨论,几乎都是从台北和新竹两地顶级餐厅的餐桌开始。台积电一年开4次董事会,讨论工作都是从星期天晚上个小时晚宴展开,在台北,会选君悦饭店的宝艾厅;在新竹,则会选老爷酒店。
每次召开董事会前两个星期,董事都会收到厚厚一叠资料,有任何问题都可直接和张忠谋讨论,但大多数时间,会在董事会前的晚宴桌上,配着牛排和美酒讨论各种不同意见。
第二天,星期一,上午是负责监督的稽核委员会先开会,董事长不出席,由财务和法务长参与。下午,则是评量管理阶层绩效的薪酬委员会,如果讨论到董事长的薪酬,张忠谋也必须回避。星期一晚上,再和董事开一个社交性质的晚宴,交流工作之外的心得。
星期二才是董事会,会开一整天,除了讨论资本支出、人事任命,也会谈竞争策略,这时,所有讨论都会列入正式纪录。
最关键的是,董事如果跟董事长意见不一样,怎么办?
张忠谋曾透露,他刚回任时,要大力增加资本支出,当时景气不佳,曾担任德仪执行长的延吉布斯就反对张忠谋的决策,当时还有另一名独立董事反对,沟通到最后才过关。他也透露,早期如果董事不同意他的议案,张忠谋就会撤回议案,以后再提。
但董事会的成败,就算有一流的董事,还要靠董事长的领导能力,因为,很多决策没有标准答案,例如,公司净利应该分多少百分比给员工,这涉及员工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关键原则如何定调,董事长居关键地位。
股价和经营绩效才是观察经营团队最重要的指标。台积电董事会一直对公司股价十分在意,刘德音魏哲家两位双首长从创始人张忠谋手上接棒五年多,公司股价和经营绩效节节上升,完美的决策品质,让董事会全力支持,双首长制的新经营团队完美的通过考验,甚至让台积电登上世界半导体之巅。从创始人张忠谋一路走来数十年如一日,台积电的经营模式毫无疑问真正的树立了独立专业经理人的经营典范。
台积电ADS近五年走势,D为分红,H为年内最高,L为年内最低
所以美国没有任何办法想让台积电怎样就怎样,比如台积电不想去美国得八抬大轿花几十亿美金请台积电去美国,一个法案半天不通过,台积电宣布终止建厂,法案马上通过。
如果一切都是美国操弄的,敢情美国操弄半天把台积电、三星操弄的比自己家的英特尔与GF厉害,让台积电去卡自己家的苹果,高通,NVIDIA,AMD的脖子,那美国不是脑子有包吗?
如果都是美国控制一切,再不济就别让台积电三星发展即可,或者让台积电教英特尔也行,为啥能操控一切的美国这点小事都办不到?
以上我说的这些几乎都是「外面」的基本常识,合乎一切正常的商业、技术、投资的逻辑与规律。
但在国内,各式各样阴谋论也同样基本常识,美帝阴谋是「里面」绝大部分人从小孩到大人都认可的常识,坚信不移的信念,所有一切思考都是从这出发的认知。
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边的常识靠谱点?
再来我们来看看台积电在行业的真正影响力
年10月份美国出台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加强制裁新规定,而在之前的9月美商务部宣布任命24名成员加入工业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就与美国半导体研发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向商务部长提供指导,以支持美国芯片。
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CHIPSforAmerica是一项千载难逢的投资,它将使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在半导体研究、制造、设计、创业和创新方面引领世界,随着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加强,工业咨询委员会经验丰富且多元化的领导团队将帮助指导美国的半导体研究和创新方法。」
应用材料公司前首席执行官MikeSplinter将担任委员会主席,ADI公司的研究员兼高管SusanFeindt将担任委员会副主席。
该委员会由来自微电子领域广泛学科的领导者组成,包括学术界、半导体行业、联邦实验室和其他领域。
这24位委员,有来自ADI、高通、TI、微软,福特汽车、新思、Intel、IBM等企业高管,但这些企业巨头基本上都是单独一人,形单影只。
这个影响美国芯片产业*策的委员会名单中,主席MikeSplinter为現任台积电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斯坦福大学的HSPhilipWong*汉森是前台积电研发副总,ASML技术副总裁AnthonyYen以前是台积电负责EUV光刻开发的资深处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工学院院长金智洁是台湾移民二代,与台积电合作研究新的半导体材料,已经联合发布多篇期刊。普渡大学的ReinhardtSchuhmann,Jr.教授现在正与台积电合作研发2nm以下埃米级某种新工艺。应用材料与TEL這两家榜上有名的公司的最大客户正是台积电。
以上就是这份委员会名单的泛台积电帮,足足有8位,台积电在美国芯片法案制定的影响力从这份名单可一窥究竟。
除了在*治界,在学术研究方面,台积电与目前世界上做半导体前沿科学的最好的四所高校,斯坦福大学、普渡大学、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四所大学,台积电每年提供数亿元经费,合作项目更是遍地开花,成果显赫,推进了台积电在世界芯片前沿科学的深度,不断的引领行业。MIT现任校长L.RafaelReif正是目前台积电的独立董事。金智洁为院长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工学院与台积电的合作有三个project。
台积电嫡系目前在学术界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加大伯克利分校,世界finfet之父胡正明(台积电技术长),斯坦福大学的*汉森教授(台积电研发副总)、新竹交大发明浸润式光刻技术改变世界芯片走向的林本坚教授(台积电研发副总)、首次提出chiplet的蒋尚义博士(台积电研发副总),除了当初ATT享誉全球的贝尔实验室,我们能找出单一企业能有如此多位世界级研究科学家,在目前的全球范围内都实属难得。
台积电能走到今天,并不是靠运气或者一昧的埋头苦幹,他是靠产经学全方位系统经营以及超前技術布局,数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的积累,从行业小弟做起,不好高骛远,不妄想弯道超车,坚持投入,一步一脚印,在累积了0年后,成就台积电在世界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不论在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国际*治地位,它是被全世界所信服的中国台湾企业。
如果台积电只是内网所谓的一个代工厂,那他就不是今天的台积电了,或许这一切只是大家想的太简单太想当然尔。
当然台积电也有很多问题与危机,但企业经营不就是在各种危机与博弈中进行的吗?这一切并不妨碍台积电在今年将登顶世界半导体之巅,击败英特尔与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家真正站上世界科技巅峰的中国之光。
台积电人资副总马慧凡11月退休,由何丽梅接掌。
很多评论说,如果没有*治考量,那为啥要给绿卡呢?首先这是全世界哪一个国家都有的人才吸引计划,美国有,中国亦然,没有一个国家没这*策,难道身处内网,所有人的认知都是与世界脱节的?别说台积电,此时此刻也有一大堆中国清北硕士博士们抢着要美国绿卡。
如果你的眼光真的如此狭隘,完全无法理解一个跨国企业对人才管理的开放程度,那我们来看看台积电的高级人才管理,你就能知道你原本的认知到底有多狭隘了。
台积电年以来陆续有高端主管退休,继台积电年成立时即加入的企业规划组织资深副总经理王建光、亚太业务资深处长蔡志群、后段先进封装技术暨服务(APTS)副总经理廖德堆等退休后,人力资源副总经理马慧凡也于11月1日正式退休,由资深副总经理何丽梅接任,原担任的欧亚业务主管则由另一资深副总经理侯永清接任,也让台积电中生代接班梯次备受